字好书
寄赞宁上人

《寄赞宁上人》

时间: 2025-05-01 17:15:00

诗句

支公兼有董狐才,史传修成乙夜开。

天子远酬丹诏去,高僧不出白云来。

眉毫久别应垂雪,心印休传本似灰。

若念重瞳欲相见,未妨西上一浮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5:00

原文展示:

寄赞宁上人
王禹偁

支公兼有董狐才,
史传修成乙夜开。
天子远酬丹诏去,
高僧不出白云来。
眉毫久别应垂雪,
心印休传本似灰。
若念重瞳欲相见,
未妨西上一浮杯。

白话文翻译:

寄赠宁上人
王禹偁

你兼具支公和董狐的才华,
历史传记在乙夜时才得以开启。
天子远道而来,回应了丹书的召唤,
而高僧却隐居于白云之中。
眉毛和胡须久别,恐怕已是白雪,
心中的印记不要再传递,原本就像灰烬。
如果我想念重瞳的你,想与你相见,
不妨在西山上举杯畅饮一番。

注释:

  • 支公:指支道林,唐代著名的文人。
  • 董狐:指董狐,是西汉史学家,以真实性著称。
  • 乙夜:指农历的某个夜晚,此处借喻历史的开启。
  • 丹诏:指皇帝的诏书,以红色墨水书写,象征权威。
  • 高僧:指德高望重的僧人。
  • 垂雪:形容岁月久远,白发苍苍。
  • 心印:心中所印,指内心的感受。
  • 重瞳:指重瞳的高僧,是对宁上人的尊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禹偁,字子真,号文清,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为寄赠之作,旨在赞美宁上人。通过对其才华与德行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寄赞宁上人》是一首充满敬意的诗,诗中通过对宁上人的赞美,展现了王禹偁对道德与才华的追求。开头两句提及支公和董狐,表现了宁上人的才华,暗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与影响力。接下来的两句则将宁上人与天子的联系摆在眼前,突出了高僧的隐逸与与世无争。结尾两句则流露出一种个人情感,表现出作者对宁上人的思念与向往,同时呼应了前面的高僧形象。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支公兼有董狐才:把宁上人比作支公与董狐,强调其才华横溢。
  2. 史传修成乙夜开:暗指历史的传承与成就。
  3. 天子远酬丹诏去:天子对高僧的重视,尽管高僧却隐居不出。
  4. 高僧不出白云来:强调高僧的隐逸,象征着超脱尘世。
  5. 眉毫久别应垂雪:久别的友人,已是白发苍苍。
  6. 心印休传本似灰:心中的感受不必再传达,已经淡去。
  7. 若念重瞳欲相见:表达对宁上人的思念。
  8. 未妨西上一浮杯:提议在西山相聚,举杯畅饮。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支公兼有董狐才”中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僧宁上人的敬仰与思念,反映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支公、董狐:象征才华与道德。
  • 白云:象征隐逸与超脱。
  • :象征岁月与时光流逝。
  • 浮杯:象征友情与相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禹偁的“支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支道林
    • B. 王羲之
    • C. 杜甫
    • D. 李白
  2. 诗中“高僧不出白云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高僧的赞美
    • B. 对高僧的思念
    • C. 对高僧的批评
    • D. 对高僧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维
  • 《夜泊牛斗星》——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赠友人》相比,王禹偁的《寄赞宁上人》更侧重于对高僧理想人格的赞美,而王维则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思念。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王禹偁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彭元忠司户二首 听蝉八绝句 揭阳道中二首 其一 和昌英簿叔求潘墨 秋晚过泉口 蚤谒景灵宫闻子规 睡觉 炙蒸饼 寄题郭汉卿琴堂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铜腥 面从腹非 胸无宿物 五湖四海 委折 养给 包含藐的词语有哪些 逐队成群 支字旁的字 包含斗的词语有哪些 鸡鸣起舞 圩期 包含击的成语 秃宝盖的字 笔老墨秀 月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