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5:00
寄赞宁上人
王禹偁
支公兼有董狐才,
史传修成乙夜开。
天子远酬丹诏去,
高僧不出白云来。
眉毫久别应垂雪,
心印休传本似灰。
若念重瞳欲相见,
未妨西上一浮杯。
寄赠宁上人
王禹偁
你兼具支公和董狐的才华,
历史传记在乙夜时才得以开启。
天子远道而来,回应了丹书的召唤,
而高僧却隐居于白云之中。
眉毛和胡须久别,恐怕已是白雪,
心中的印记不要再传递,原本就像灰烬。
如果我想念重瞳的你,想与你相见,
不妨在西山上举杯畅饮一番。
作者介绍:王禹偁,字子真,号文清,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为寄赠之作,旨在赞美宁上人。通过对其才华与德行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与思念之情。
《寄赞宁上人》是一首充满敬意的诗,诗中通过对宁上人的赞美,展现了王禹偁对道德与才华的追求。开头两句提及支公和董狐,表现了宁上人的才华,暗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与影响力。接下来的两句则将宁上人与天子的联系摆在眼前,突出了高僧的隐逸与与世无争。结尾两句则流露出一种个人情感,表现出作者对宁上人的思念与向往,同时呼应了前面的高僧形象。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支公兼有董狐才”中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僧宁上人的敬仰与思念,反映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测试:
王禹偁的“支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高僧不出白云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赠友人》相比,王禹偁的《寄赞宁上人》更侧重于对高僧理想人格的赞美,而王维则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思念。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