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7:02
再和伯常见寄
—— 司马光
诛茅宋玉宽边人,知醉宜城几瓮春。
细雨短蓑鱼向市,孤村极浦鼓迎神。
遍游七泽身忘倦,更赋千篇意转新。
不必沧浪羡清泚,曏来缨上已无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宋玉的宽容和情怀,似乎在说对于那些醉酒的人,春天的温暖总是伴随着几瓮美酒。细雨中,渔夫戴着短蓑衣,向集市走去;而在孤独的村庄,河岸的鼓声迎接着神灵的到来。诗人遍游七泽,身体感到忘却疲倦,灵感源源不断,又赋诗千篇,意趣也随之更新。诗人不必羡慕沧浪的清澈,因为自己早已在缨带上没有了尘埃,心灵的洁净和自由才是最可贵的。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治国理政应以史为鉴,文学上则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友人伯常的邀请或感召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以及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再和伯常见寄》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其对自然、生活和友谊的深刻理解。诗的开篇提到的“诛茅宋玉宽边人”,通过对古代辞人的赞美,引出对当下生活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接下来的细雨、渔夫、孤村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诗人以“遍游七泽身忘倦”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无尽探索,体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更赋千篇意转新”则显示了他不断创造的热情,诗歌的主题逐渐从个人的感受转向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不必沧浪羡清泚”,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纯净是最珍贵的。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纯净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汉代
B. 三国
C. 战国
D. 唐代
“细雨短蓑鱼向市”中,短蓑指的是什么?
A. 渔民的服装
B. 一种鱼类
C. 市场的名字
D. 一种酒
诗人为何“不必沧浪羡清泚”?
A. 因为他喜欢海
B. 因为他内心已无尘埃
C. 因为他不喜欢清水
D. 因为他在羡慕别的东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司马光的《再和伯常见寄》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交融,王维的作品更强调山水的静谧与和谐,而司马光则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