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刘惠诗见嘲

《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刘惠诗见嘲》

时间: 2025-08-09 22:34:18

诗句

丝管嘈嘈耳不分,绮罗杂沓自成春。

不唯汉帝昆明小,更觉唐家曲水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2:34:18

原文展示:

丝管嘈嘈耳不分,绮罗杂沓自成春。不唯汉帝昆明小,更觉唐家曲水贫。

白话文翻译:

丝竹乐器声嘈杂,耳朵听不清楚分辨,华丽的衣袍交织在一起,仿佛春天的景象。这里不仅仅是汉朝的昆明池小,更让人觉得唐代的曲水流觞显得贫乏。

注释:

  • 丝管:指乐器,丝弦乐器和管乐器。
  • 嘈嘈:形容声音嘈杂、混乱。
  • 绮罗:指华丽的丝绸和绣品。
  • 杂沓:形容混乱、繁杂。
  • 汉帝:指汉朝的帝王,典型代表是汉武帝。
  • 昆明:昆明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著名水池。
  • 唐家:指唐朝的家庭,唐代文化繁荣,但此处暗示其盛况不如汉代的盛大。

典故解析:

  • 汉帝昆明:汉武帝时的昆明池是当时的游乐胜地,诗中提到昆明池,意味着对比历史上繁华的游乐场所。
  • 唐家曲水:唐代的曲水流觞是一种文人雅集的活动,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时景象的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儒家治国理念,文风严谨,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司马光与友人约游时因琐事失约,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繁华景象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音乐与服饰的描绘开篇,传达出一种热闹但乏味的场景。诗人在听到丝竹乐器的嘈杂声时,甚至难以分辨其美丑,体现了对场面繁华的失望。接下来,诗人通过“绮罗杂沓”这一意象,展现出一幅华丽却杂乱的画面,暗示了社会的奢华与浮华。最后,以汉代昆明池和唐代曲水流觞作比较,表达出对汉代盛况的怀念和对唐代盛世的失落感,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惋惜。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和独到见解,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社会批判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丝管嘈嘈耳不分:乐器声音混乱,令人耳朵难以分辨。
  2. 绮罗杂沓自成春:华丽的衣物交织在一起,仿佛构成了春天的景象。
  3. 不唯汉帝昆明小:不仅仅是汉朝的昆明池小,暗示当时的景象不如昔日繁华。
  4. 更觉唐家曲水贫:更让人觉得唐代的曲水流觞显得贫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丝管嘈嘈”与“绮罗杂沓”的对比。
  • 比喻:将华丽的服饰比作春天的景象,增强了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历史繁华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落感,揭示了社会的浮华与内在的贫乏,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丝管:象征繁华与喧闹的生活。
  2. 绮罗:代表奢华的外表。
  3. 昆明:象征昔日的辉煌。
  4. 曲水:寓意文人雅集的场景,反映文化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丝管嘈嘈”描绘了什么样的声音?

    • A. 清晰悦耳
    • B. 嘈杂混乱
    • C. 悲伤低沉
    • D. 安静平和
  2. 诗中提到的“汉帝昆明”象征了什么?

    • A. 繁华的历史
    • B. 贫穷的现状
    • C. 自然的美丽
    • D. 战争的破坏

答案:

  1. B. 嘈杂混乱
  2. A. 繁华的历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国破家亡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强调个人的豪情与饮酒作乐,反映了对现实的逃避。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
  • 《宋代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麹司直 送李敖湖南书记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 送郑正则徐州行营(一作皇甫冉诗) 送李遂之越 送彭偃房由赴朝因寄钱大郎中李十七舍人 别房士清 送韦逸人归钟山(一作皇甫冉诗) 送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欣生恶死 水天一色 三日入厨 龙字旁的字 包含耍的词语有哪些 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乘势使气 担受 游舸 戈字旁的字 栗里 革字旁的字 佛发 遗饮 包含殡的词语有哪些 白日上升 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