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1:32
腊月二十日,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
门前残雪日轮消,室内红尘遣谁扫。
腊月二十日,年终将至,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还未归来。
门前的残雪在阳光下逐渐消融,屋内的尘埃又该由谁来打扫呢?
“腊月”是中国传统的岁末,象征着旧年的结束与新年的来临。诗中提到的“万里未归人”,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期盼,暗示着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游子未归的焦虑与孤独。
释梵言,宋代僧人,以诗词著称,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风格清新淡雅,常借用佛教哲理。
这首诗作于腊月,年终岁尾,诗人反映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在新旧交替之际的孤独感与思索。
《偈三首》中的这一首诗以腊月的时节为背景,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冷清与思念的画面。腊月二十,年末的时光渐渐流逝,诗人站在门前,看到融化的残雪,心中涌起对未归之人的思念。整首诗通过“万里未归人”的设定,传达了对亲人的切切期盼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琐碎与烦恼——“室内红尘遣谁扫”,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诗中氛围沉郁,情感真挚,展现出一种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悟,给人以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思念的深刻情感,展现了在岁末年初之际的孤独与思索,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万里未归人”指的是?
诗中“门前残雪日轮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室内红尘遣谁扫”的意思是?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释梵言的《偈三首》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内敛,李白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而释梵言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反映对亲人的期待与无奈。两者都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时间与人情的深刻思考,但情感表现的方式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