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5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58:55
定风波 沾益冬至
作者: 杨慎 〔明代〕
客中冬至夜偏长。寒炉坐拥待晨光。心似死灰飞不起。愁里。路迷心折望吾乡。玉几由来天北极。曾直。五更三点入鹓行。何事白头犹道路。谁诉。天高难问只苍苍。
在客居他乡的冬至夜,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我坐在寒冷的炉边,等待晨光的到来。我的心情像死去的灰烬,无法振作起来。因为愁苦,我在路上迷失了方向,心也折磨得无以承受,只在渴望着自己的故乡。玉制的案几,原本是来自北极的珍品。曾经在五更三点时,听到鹓鸟的鸣叫。为何白发苍苍的我,依旧在这条艰难的路上徘徊?又有谁来倾诉我的心声?天高得让我无法询问,只能无奈地仰望苍茫的天空。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惭愧,明代文学家、书法家,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洒脱,常带有哲理性和思考。
此诗作于冬至时节,诗人在客居他乡,心中思乡情切,正值寒冷的冬季,夜长而孤独。通过冬至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定风波 沾益冬至》是一首充满愁苦与思乡情感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冬至时节的漫长夜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客中冬至夜偏长”引入,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体现了身处异乡的孤寂。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在寒炉前守候晨光的情景,表现出无奈和期待。心情的沉重通过“心似死灰飞不起”生动刻画,仿佛失去了生机。
诗中“愁里”二字,简约而有力,传达了诗人深重的忧愁与迷茫。在“玉几由来天北极”一联中,诗人借物抒怀,暗示了自己的高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五更三点的“鹓行”声,似乎在提醒他对归属的渴望,但“何事白头犹道路”则是对人生无常的叹息。最后一联“天高难问只苍苍”更是将孤独与绝望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以冬至为背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慨,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围绕思乡与孤独展开,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的哲理。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冬至”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心似__飞不起”用来形容诗人的心情。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玉几”象征着诗人的高贵追求。(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