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8:52
于皇天子自乘龙,
三十三年此道中。
悠远直参天地化,
升平奚羡帝王功。
但坚圣志持常久,
须使生民见泰通。
第一胪传新渥重,
报恩惟有厉清忠。
我在皇天子面前自如地乘龙,
三十三年在这条道路上行走。
我的理想远大,直指天地的变化,
在太平盛世中,何必羡慕帝王的功绩?
但我坚守圣洁的志向,要持之以恒,
必须使百姓见到安定通畅的局面。
首先要传承新的恩泽,
报恩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清白和忠诚。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以忠诚和正直著称于世,尤其是在抵抗元朝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坚定信念。文天祥的诗歌多反映国家危亡、忠诚报国的主题,被后人称颂。
《集英殿赐进士及第恭谢诗》是在文天祥考中进士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责任的思考。此时正值南宋末期,国家面临外敌侵扰与内忧,文天祥以此诗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这首诗充满了文天祥对个人理想与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他在皇帝面前的自豪感,表达了经过三十三年的努力,终于获得进士的荣耀。接着,他立刻转向更深远的思考,认为自己的理想应超越个人的功名利禄,直指天地的变化与升平的理想。诗中表现了他对帝王功绩的淡薄与不羡慕,更加强调了作为一个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文天祥在诗中提到“坚圣志持常久”,展示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百姓安定的关怀。他认为,真正的报恩之道在于清白与忠诚,强调了道德与责任的重要性。这种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众福祉紧密结合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文天祥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荣耀感,也有对社会责任的深切思考,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个人理想与国家责任的结合,文天祥不仅为个人荣誉感到自豪,更将自己与国家和民众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高尚的家国情怀。
文天祥在诗中提到他经过了多少年的努力?
诗中提到“升平奚羡帝王功”,“升平”指的是什么?
文天祥认为报恩的方法是什么?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二者都体现了士人的家国情怀,但文天祥更加强调了清白与忠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