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3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0:33
日日烦汤使,年年费火攻。
暮龄知艾附,不及荔枝功。
这首诗表达了每天都要烦恼汤药的事情,每年都要花费很多精力去煮药。到了晚年,明白了艾草的附加作用,但这些都比不上荔枝的价值和功效。
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
这首诗在刘克庄的创作中,反映了他对生活中琐事的感慨,尤其是在药物治疗和日常养生的思考中,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采荔子十绝》中的这一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诗的开头“日日烦汤使,年年费火攻”,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在病痛中无尽的烦恼。药物的滋味和煮药的辛苦,构成了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但这种常态却是令人厌倦的。
而接下来的“暮龄知艾附”,则是诗人的自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明白艾草的附属作用,这是一种对生命智慧的领悟。然而,在这段人生的旅程中,他意识到,尽管艾草有其独特的价值,却无法与荔枝的美味相提并论。
在这四句诗中,荔枝不仅是美食的象征,更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诗人在表达对药物的无奈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通过荔枝,诗人将注意力从痛苦的病症转移到生活的甜美,展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歌通过对药物与美食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苦乐的深刻体会,反映了人在岁月流逝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提到“日日烦汤使”,指的是什么?
“不及荔枝功”中的“荔枝”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