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6:55
赋得残菊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阶梯上的兰花被晨霜打湿,岸边的菊花在晨光中绽放。露水浓厚,仿佛在傍晚时分低声笑语,强劲的风轻轻拂过,带来淡淡的残香。细小的叶子已经凋落,轻盈的翠色也渐渐消逝,而圆润的花瓣则在空中飘散成碎片。尽管如此,依然保留着今年的色彩,期待着明年再次绽放的芳香。
这首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与留恋,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明君之一,以其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闻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也是一位有才能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与人生。
《赋得残菊》创作于秋冬季节,诗人在闲暇之余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产生了对菊花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赋得残菊》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冬季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以兰花和菊花为主线,描绘出清晨的露珠、霜寒的气息以及风中飘散的花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尤其是“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的描写,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诗的最后两句,“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尽管生命短暂,但仍希望能在明年再次绽放。整首诗既有对秋冬景象的细致描写,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自然美好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描绘秋冬的景色,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