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2:58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这首诗描述了秋风萧瑟的景象,风从关隘吹来,摇动着蓬莱的云雾。风轻轻拂过树林,花瓣纷纷飘落,山谷中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发出不同的声音。云层被风撩动,轻盈的影子随之散开。水面上波纹荡漾,像是在编织一幅美丽的图案。最后,诗人高歌一曲,表达了大风的威力,四海之内都为之清新。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因其治国有方,史称“贞观之治”。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李世民的诗歌风格豪放、气势磅礴,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咏风》创作于李世民执政时期,正值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之时。诗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感受到自然界的力量与美好,借风表达心中的豪情与壮志。同时,风也是一种象征,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思考。
《咏风》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的诗作。诗中,李世民通过对“风”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力量。开篇的“萧条起关塞”,给人一种孤独与冷清的感觉,仿佛风带来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而“摇飏下蓬瀛”则暗示了风的轻盈与自由,传达出一种理想的、超脱的境界。
接着,诗人描绘了风如何拂过树林、搅动花瓣,带来一种生机与活力。“响谷鸟分声”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风与鸟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随着诗意的发展,李世民将自然的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最后以“劳歌大风曲”结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情感和艺术造诣。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界的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体现了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咏风》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李世民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蓬瀛”指的是?
A. 山谷
B. 仙境
C. 江河
D. 城市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
C. 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两首诗皆以自然为背景,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一首侧重于历史的沉思,另一首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