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风

《咏风》

时间: 2025-05-10 07:52:58

诗句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2:58

原文展示: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秋风萧瑟的景象,风从关隘吹来,摇动着蓬莱的云雾。风轻轻拂过树林,花瓣纷纷飘落,山谷中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发出不同的声音。云层被风撩动,轻盈的影子随之散开。水面上波纹荡漾,像是在编织一幅美丽的图案。最后,诗人高歌一曲,表达了大风的威力,四海之内都为之清新。

注释:

  • 萧条:形容环境的冷清、荒凉。
  • 关塞:指边关和隘口,象征着边境的辽阔和孤寂。
  • 蓬瀛: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和理想。
  • 拂林:轻轻拂过树林。
  • 响谷:指山谷中的回声。
  • 披云:指风撩动云层。
  • 泛水:水面上的波动。
  • 织文生:形容水面波纹的变化,像是编织的图案。
  • 劳歌:高声唱歌。
  • 威加:威力强大,影响广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因其治国有方,史称“贞观之治”。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李世民的诗歌风格豪放、气势磅礴,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咏风》创作于李世民执政时期,正值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之时。诗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感受到自然界的力量与美好,借风表达心中的豪情与壮志。同时,风也是一种象征,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风》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的诗作。诗中,李世民通过对“风”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力量。开篇的“萧条起关塞”,给人一种孤独与冷清的感觉,仿佛风带来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而“摇飏下蓬瀛”则暗示了风的轻盈与自由,传达出一种理想的、超脱的境界。

接着,诗人描绘了风如何拂过树林、搅动花瓣,带来一种生机与活力。“响谷鸟分声”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风与鸟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随着诗意的发展,李世民将自然的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最后以“劳歌大风曲”结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情感和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条起关塞:描写风从边关吹来,带来一种冷清的感觉,暗示着季节的变换。
  • 摇飏下蓬瀛:风轻轻摇曳着云雾,象征着理想与渴望的远方。
  • 拂林花乱彩:风轻拂过树林,花瓣纷飞,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
  • 响谷鸟分声:山谷中的鸟儿在风中鸣叫,形成和谐的自然音响。
  • 披云罗影散:风撩动云层,轻盈的影子在空中飘散,展现出风的灵动。
  • 泛水织文生:水面上的波纹如同编织的图案,形象生动。
  • 劳歌大风曲:诗人高歌表达对风的赞美,展现出豪情壮志。
  • 威加四海清:风的威力遍及四海,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织文”比喻水面波纹的美丽,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响谷鸟分声”赋予鸟鸣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与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界的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体现了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力量和变化。
  • :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象征着梦幻、理想与远方。
  • :象征着生命、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风》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李世民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蓬瀛”指的是?
    A. 山谷
    B. 仙境
    C. 江河
    D. 城市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
    C. 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1.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描述了夜晚的江水和月光,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 主题侧重于历史的流逝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2.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通过春天的江水和花影,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轮回。
    • 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两首诗皆以自然为背景,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一首侧重于历史的沉思,另一首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李世民与唐朝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红窗迥 仙吕 红窗迥 红窗迥·富春坊 红窗迥·河可挽 红窗迥 入花丛抓鬓 好女儿·恨结眉峰 好女儿 其二 好女儿 其一 好女儿 怀归 好女儿 赠胡芝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难于上天 笙歌 包含擗的词语有哪些 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迷不知归 解愁 牛字旁的字 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皓苍 行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顺天恤民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屋的词语有哪些 什袭 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惨无天日 烦憯 生财有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