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晏相公触事成咏四首

《和晏相公触事成咏四首》

时间: 2025-05-02 11:04:19

诗句

栟桐结双根,皮附若毛氄。

乘秋一剪剥,碧叶始竦竦。

岂识山中木,终年自拥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4:19

原文展示:

栟桐结双根,皮附若毛氄。
乘秋一剪剥,碧叶始竦竦。
岂识山中木,终年自拥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植物,栟桐,生长得非常茂盛。它的树根交错相连,树皮如同细毛一样覆盖在树干上。秋天来临时,叶子被一剪而剥,绿叶才开始轻轻颤动。它岂会知道山中还有其他的树木,反而一年四季都在独自茁壮成长。

注释:

  • 栟桐:一种常绿树木,木材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和家具。
  • 双根:形容树木的根部交错生长。
  • :意指如毛的,形容树皮的细腻。
  • 竦竦:形容树叶轻轻颤动的样子。
  • 拥肿:指树木壮大,形态丰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受到前人影响,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观察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栟桐的生长,反映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韧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栟桐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其生长的状态。诗的前两句通过形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栟桐的根系交错和树皮的细腻,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用“一剪剥”来展现秋天的动作,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变化与无常。然而,尽管有外界的影响,栟桐依然坚持自己的生长,表现出一种孤傲与坚定。最后,诗人通过“岂识山中木”提出了栟桐的自我意识,强调它即便在茂盛的环境下,也始终保持自我的独特。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为丰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人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孤独与坚持,展现了生命的韧性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栟桐结双根:描绘栟桐的根部,强调其生长的稳固。
  2. 皮附若毛氄:形容树皮的细腻,增强视觉效果。
  3. 乘秋一剪剥:秋天来临,暗示着生命的变化。
  4. 碧叶始竦竦:绿叶轻轻颤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植物的生命力。
  5. 岂识山中木:表达了栟桐的自我意识,暗示其独立生长的状态。
  6. 终年自拥肿:强调栟桐一年四季都在茁壮成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皮比作毛氄,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赋予植物以意识,表现出其独特的生长方式。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栟桐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在面对孤独和环境变化时,依然保持自我、坚持生长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栟桐: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象征时间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 碧叶: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栟桐的根部是怎样的?
    A. 单根
    B. 双根
    C. 无根

  2. 秋天的到来,栟桐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A. 凋零
    B. 开花
    C. 轻轻颤动

  3. 诗中提到栟桐“岂识山中木”,这表达了什么?
    A. 栟桐的孤独
    B. 栟桐的友好
    C. 栟桐的懦弱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韩维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而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韩维作品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刘中丞平山寇诗 晚步 台阳笔记题词 其二 台阳笔记题词 其一 小楼晚望 澎湖秋兴 过吕堰驿访王听夫先生祠 木兰花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穷鸟投人 金字旁的字 台观 过为已甚 漫灌 欠字旁的字 无精打采 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江湖医生 赛车 乚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山紬 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手擎天 罚不及嗣 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