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秋月

《中秋月》

时间: 2025-05-04 03:14:18

诗句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4:18

原文展示:

中秋月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自古以来月亮的盈缺变化,似乎总是与人们的情感相连。今夜的月亮特别明亮,四海皆清澈。静静地感觉到微风轻轻吹起,寒意似乎在雪花刚刚飘落时就已降临。这样的孤高的月亮,难得一遇,令我倍感思绪万千。

注释:

字词注释:

  • 分功定:分配功劳,决定责任。
  • 缺又盈:缺失与圆满,意指月亮的圆缺变化。
  • 皎洁:形容月亮明亮清晰。
  • 澄清:水面清澈,形容环境清晰明朗。
  • 静觉:静静地感觉。
  • 寒过雪乍倾:寒意超过初雪刚落的时刻。
  • 孤高:孤独而高远,形容月亮的孤独与高洁。
  • 牵情:引起思念和情感的牵挂。

典故解析:

  • 中秋:在中国文化中,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思念,诗中通过月亮的描写寄托了对家人和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作品多以咏月、咏景为主,语言清新典雅,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佳节之际,正值天高气爽,月明如昼,诗人通过描绘月亮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中秋月》是一首典型的咏月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明月的皎洁和宁静。开头两句以“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引入,反映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事的无常,寓意深刻。接着,诗人以“皎洁”描绘月色,展现出一种清澈透明的美感,令人心旷神怡。

第三、第四句则通过“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传达出秋夜的静谧与清寒,展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最后一句“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孤高景象的珍视,月亮的高洁让人倍感情怀,激起思乡之情。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蕴含了人对岁月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深刻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说明月亮的变化自古以来就有,月亮的缺与盈是一种自然规律。
  •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此夜的月亮尤其明亮,四周的景象因此而显得更加清晰。
  •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静静地感受到微风的轻轻起伏,寒意超出了刚刚飘落的雪花。
  •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如此孤高的月亮难得一见,令我在吟赏时愈发感受到情感的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的变化比作人生的起伏。
  • 对仗:如“缺又盈”和“皎洁”与“尽澄清”的对称,形成和谐美感。
  • 拟人:赋予月亮孤高的形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中秋明月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体现出一种清幽而孤独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团圆、思念。
  • :代表着时光的流逝。
  • 寒意:承载着秋天的情绪与思虑。
  • :象征着纯洁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达了人事的无常?

    • A. 风
    • B. 月亮
    • C. 雪
  2. 诗中“孤高稀此遇”中“孤高”的意思是:

    • A. 低下
    • B. 高洁
    • C. 普通
  3. 诗歌的主题与哪种情感密切相关?

    • A. 愤怒
    • B. 思念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中秋月》都表现了对月亮的赞美与思乡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加强烈的思念情感,而朱庆馀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咏廿四气诗 大暑六月中 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 酬乐天雪中见寄 赋得九月尽(秋字) 靖安穷居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 鹿角镇(洞庭湖中地名) 月暗 崔徽歌 其四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时知制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照人肝胆 赤舌烧城 牵弋 疮结尾的成语 水字旁的字 妇姑勃豨 阤坏 包含罪的词语有哪些 手字旁的字 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镸字旁的字 气不过 蛇蚓蟠结 回峯 甘字旁的字 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递的词语有哪些 合成橡胶 威风扫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