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4:05
夜坐看月
作者: 杨冠卿 〔宋代〕
南同扫阴翳,快若诛神奸。
日暮天无云,月出房心间。
幽人倦蒸溽,痴坐山中山。
连连甲子雨,幸此天破悭。
清明皆我有,何但窥一斑。
在南方,阴云被一扫而空,就像迅速铲除邪恶的神灵一样。
黄昏时分天空没有云彩,明月从我的房间中升起。
孤独的人在炎热潮湿中感到疲倦,痴痴地坐在山中。
连绵的雨水过去了好几个甲子,幸好这天终于破了悭。
清明的月光我都拥有,何必只看一小块呢?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表现自然之美与人内心的感受。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坐于山中,看到明月升起,内心感受到宁静与清明,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夜坐看月》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坐于山中,欣赏明月的情景。诗的开头以“南同扫阴翳”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暗含了对生活中阴霾的排除和对明亮未来的向往。接下来的“日暮天无云,月出房心间”描绘了一个清澈明朗的夜晚,诗人坐在房间内,月光透过窗户洒入,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诗中的“幽人倦蒸溽,痴坐山中山”则表现了诗人在沉思中对自我孤独的感悟,那种身心俱疲的感觉与自然的和谐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最后一句“清明皆我有,何但窥一斑”则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人不满足于只看一部分的清明,而是渴望全面地拥有这一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致,通过月亮、房间、山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通过描绘月光下的宁静,表达出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中“南同扫阴翳”意味着什么?
诗人通过“月出房心间”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连连甲子雨”指的是什么?
两者虽然同样涉及月亮,但情感基调与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展示了不同诗人对月夜的不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