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9:42
世间谀佞枉求多,忠实由来曷可磨。
谋寝两淮须仗汲,乱消六馆独由何。
当年乌府心无挠,今日鸾台道不颇。
若也随时效谀佞,岂能功业许巍峨。
在这个世界上,谄媚之人追求的东西很多,忠诚和真诚的品质又怎么能轻易磨灭呢?
要在两淮地区谋求安宁,必须依靠汲取的力量;但要消除混乱,六馆之事又该依靠什么呢?
当年在乌府时,我的内心始终坚定不移,而今天在鸾台上,事情却并不如意。
如果也随波逐流去迎合谄媚之人,怎么可能有伟大的成就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平,号耕云,宋代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后因政治原因被迫离职。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真诚和理想,常常批评世俗的谄媚和腐败。
创作背景: 《杂兴 其二》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期。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和感悟,抒发了对忠诚与谀佞之间矛盾的思考。
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忠诚和真诚的坚定信仰,反映了对谄媚之风的强烈反感。开头两句以对比的方式揭示了世间谀佞的普遍性,以及忠实之道的艰难。接着,诗人通过对两淮和六馆的描绘,表现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乌府和鸾台的对比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若随波逐流就无法建立伟大的功业,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透出对世俗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忠诚与谄媚的对比,探讨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怎样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警示人们不要随波逐流,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坚定与追求伟大成就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谀佞”指的是什么?
A. 真诚的人
B. 谄媚的人
C. 忠诚的人
D. 独立的人
“乌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的生活
B. 过去的坚定
C. 当今的现实
D. 学术的殿堂
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样的情感表达?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现状的反思
C. 对谄媚的接受
D. 对功业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史浩的诗更侧重于对忠诚与谀佞的思考,而李白则是对豪放与自由的追求。两者在思想情感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士人的理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