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2:25
夜过五牧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船头更鼓打两声,
如何未到常州城。
道旁火炬如昼明,
道上牵夫如蚁行。
今宵到得荆溪馆,
我欲眠时夜还短。
明朝拥被窥舡窗,
百尺柳条垂两岸。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间舟行时的情景。船头鼓声敲响了两下,怎么还没到常州城呢?路旁的火把照得如同白昼,牵引货物的驴夫们就像蚂蚁一样缓慢移动。今晚如果能到达荆溪客馆,我想要睡觉,但夜晚却还很短。明天早晨,我将拥被坐在船窗前,看见两岸的百尺柳条垂挂下来。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风光。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对现实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夜过五牧》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旅途中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在舟行夜晚的感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路运输繁忙,诗人在船上夜行时的所见所闻,正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夜过五牧》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歌的开头以“船头更鼓打两声”引入,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紧迫感,鼓声仿佛在催促着旅人的行程。接着,诗人通过“如何未到常州城”表达了对时间和目的地的焦虑,暗示了舟行的漫长与无奈。
在描绘夜景时,诗人用“道旁火炬如昼明”展现了夜晚的明亮,显示出繁忙的运输景象,同时通过“牵夫如蚁行”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在夜间忙碌的情景,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与细腻感。
接下来,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今宵到得荆溪馆,我欲眠时夜还短”的表达,透露出旅途中对安静休息的渴望,但又感叹夜晚的短暂。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早晨的宁静画面,仿佛柳条低垂着,诉说着诗人的孤独与思绪。这种从夜到晨的转变,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使得情感更为丰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思索与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南宋诗歌的细腻与深情。
整首诗通过夜间舟行的描写,表达了对行程的思索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旅途中孤独与期待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悟。
诗中“更鼓”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荆溪馆”代表了什么?
诗中“夜还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