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之回

《上之回》

时间: 2025-05-06 19:32:03

诗句

卫骑绝沙漠,关驱过玉门。

云旗梢月窟,辇道属乌孙。

万国森环卫,三灵骇骏奔。

声容同日月,威德被乾坤。

巡狩知无外,蛮戎识至尊。

何当鸣警跸,高会醼昆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32:03

原文展示:

卫骑绝沙漠,关驱过玉门。
云旗梢月窟,辇道属乌孙。
万国森环卫,三灵骇骏奔。
声容同日月,威德被乾坤。
巡狩知无外,蛮戎识至尊。
何当鸣警跸,高会醼昆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边疆巡逻的卫兵在沙漠中驰骋,经过玉门关。高高的云旗在月光下飘动,豪华的辇道通向乌孙国。各国都环绕在卫国周围,三位神灵在奔跑,声势与日月同辉,威德遍布天地。巡狩的行动不受外界干扰,蛮族和戎族都识得最高的权威。何时才能在昆仑山举行盛大的庆典?

注释:

  • 卫骑:指卫国的骑兵。
  • 沙漠:广阔的荒漠,表示边疆的艰苦环境。
  • 玉门:古代重要关隘,象征着通往西域的道路。
  • 云旗:指高悬的旗帜,象征着威武和荣耀。
  • 乌孙:古代西域国家,位于今新疆地区。
  • 三灵: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位神灵,可能是指祖先、神灵等。
  • 巡狩:指皇帝或统治者巡视边疆,维护国家安全。
  • 蛮戎:指边疆的少数民族和敌对势力。
  • 警跸:警示和威严的队伍。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圣山,象征着吉祥和盛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期间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诗人借边疆巡逻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上之回》通过雄壮的描写展现了边疆的威严与壮丽。诗的开头以“卫骑绝沙漠”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辽阔而荒凉的边疆环境,骑兵的奔腾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防守。接下来的“云旗梢月窟”描绘出在月光下闪烁的旗帜,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象征着国家的荣耀。

诗中提到的“万国森环卫”表明了卫国的强大,四周的国家都被其威德所笼罩,展示了一个强盛帝国的气象。而“声容同日月,威德被乾坤”则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声势和影响力,仿佛整个天地都在见证着卫国的辉煌。

在最后几句中,“何当鸣警跸”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希望能够在昆仑山举行盛大的庆典,象征着和平与繁荣。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骄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卫骑绝沙漠:描绘了卫国骑兵在沙漠中驰骋的场景,弱化了环境的艰苦,突出了士兵的勇猛。
  2. 关驱过玉门:强调了军事行动的战略性,玉门关作为重要关口,象征着对外防御的意义。
  3. 云旗梢月窟:描绘了在夜晚,旗帜高悬,营造出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4. 辇道属乌孙:提及辇道通向乌孙,表明与西域国家的交往与联系。
  5. 万国森环卫:展现了周边各国对卫国的敬畏和依附。
  6. 三灵骇骏奔:借用神灵形象,象征着国家的强大与神秘。
  7. 声容同日月:表达卫国的威势如同日月般恒久不变。
  8. 威德被乾坤:强调国家的权威遍及天地,影响深远。
  9. 巡狩知无外:巡狩行动的深入,表明对边疆的重视与管理。
  10. 蛮戎识至尊:蛮族与戎族都能识别出国家的威严。
  11. 何当鸣警跸:对未来盛会的期待,象征着希望与繁荣。
  12. 高会醼昆仑:昆仑山作为盛会的象征,寓意着吉祥与团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的声势比作日月,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夸大国家的威德与影响,突出诗人对国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国家的强大与边疆的安全展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对未来和平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卫骑:象征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维护。
  • 玉门:象征着国门的坚固与防御。
  • 云旗:象征荣耀与高贵。
  • 三灵:象征神秘力量与国家的庇护。
  • 昆仑:象征着和平与吉祥的盛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门”指的是哪个重要的地理位置?

    • A. 长安
    • B. 西安
    • C. 重要的关隘
    • D. 昆仑山
  2. “万国森环卫”中的“万国”是指什么?

    • A. 只有一个国家
    • B. 周围的所有国家
    • C. 只有蛮族
    • D. 只有戎族
  3. 诗中提到的“云旗”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国家的荣耀
    • B. 大雨
    • C. 霜雪
    • D. 太阳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曹勋的《上之回》与王昌龄的《出塞》均描绘了边塞的场景,但曹勋更侧重于国家的威严,而王昌龄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情感与边疆生活的艰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边塞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七月初四日小雨后游步水边 秋怀 遣兴二首 其一 会览亭三首 其三 登寺阁见月上率然成咏 渡湘水 登胥山赠长老净昙二首 其二 欲雨 舟中即事 避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烈火金刚 婪尾春 覆溺 馬字旁的字 包含刹的词语有哪些 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俗结尾的成语 肘腋之患 引经据礼 覆公折足 矛字旁的字 径庭 剾刀 私易 不啻天地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