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享七景·绵隐堂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享七景·绵隐堂》

时间: 2025-04-27 07:40:38

诗句

试问隐绵上,何如隐东山。

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38

原文展示:

试问隐绵上,何如隐东山。
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

白话文翻译:

试问在隐绵堂中,和隐居于东山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
两者的出处都没有阻碍,都是世间与出世间的交融。

注释:

  • 隐绵:隐绵堂,指的是一种隐居的地方;隐者的居所。
  • 东山:指东山,常用来指代隐居的理想之地,寓意归隐山林。
  • 出处:指人所处的环境或背景。
  • 无阂:没有阻碍,意指在世与出世之间没有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宗保,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生于江西,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情感细腻,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对退隐山林、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渴望。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逃避政治纷争。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享七景·绵隐堂》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隐居与世俗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中通过“隐绵上”和“隐东山”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隐绵”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东山”则是诗人向往的理想之地。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隐者在追求精神自由时的挣扎与反思。

诗中“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的句子,精炼而富有哲理,意指无论身处何地,内心的宁静与否才是最重要的。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隐者常常会感到隔阂与孤独,但诗人却认为,这种出世与入世的状态是可以兼容的。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南宋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试问隐绵上:诗人以“试问”开头,语气轻松,暗示对隐居生活的深思。
  2. 何如隐东山:通过“何如”引出对比,代表对东山隐士的向往。
  3. 出处两无阂:表明隐居与世俗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4. 世间出世间:通过并列的方式强调隐者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隐绵上”与“隐东山”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居与世俗生活进行比较,表达深刻的哲学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隐居与世俗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强调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绵: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东山:象征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 世间出世间:象征世俗与精神追求的对立与统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隐东山”最可能代表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隐居
    C. 城市喧嚣
    D. 社会责任

  2. 填空题:诗中“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表达了____之间的关系。

  3. 判断题:杨万里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对/错)

答案:

  1. B
  2. 隐居与世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杨万里的这首诗,均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而杨万里则探讨了隐居与世俗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怀 其四 答昼上人止谗作 吊比干墓 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一作国清上人游苏、送溪上人) 溧阳秋霁 感怀 其五 塘下行 杏殇(杏殇,花乳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婴,故作是诗) 送淡公 其十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跑生意 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懂的词语有哪些 图身忘国 洒洒洋洋 得胜葫芦 火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风里杨花 韦字旁的字 说满 洽博多闻 耳刀旁的字 包含伛的词语有哪些 挺争 髦彦 安国富民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