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5:25
道室
作者: 陆游 〔宋代〕
一室冷如冰,人疑在定僧。
手称丹灶火,纱护佛龛灯。
食减形虽槁,心虚气自凝。
平生坐忘论,字字欲铭膺。
这间房间冷得像冰一样,令人怀疑我是不是在修行的僧人。
我手上点燃了丹灶的火,纱帐下保护着佛龛上的灯光。
虽然食物减少使我形体消瘦,但我的心境却变得空灵而凝聚。
我一生所讨论的“坐忘”之理,每一个字都想铭刻在心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坐忘”这个概念源于道教和佛教,强调通过冥想和静坐来达到忘却自我,超脱世俗的境界。陆游在诗中提及此理,表达了他对修行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豪放、细腻著称,常表达家国情怀和个人志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遭遇困境之时。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修行和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道室》是陆游在晚年时的作品,展现了他在精神追求上的深入探索。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冷清的道室,传达出一种孤独和超脱的氛围。冷如冰的环境不仅让人感受到外界的寒冷,更反映了内心的清净与孤寂。
“手称丹灶火,纱护佛龛灯”一句,则展示了他在修行中追求内心明亮的决心。丹灶的火象征着内心的热情与追求,而佛龛上的灯则代表着智慧和明悟。陆游在此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暗示着只有在这种清净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自我、明了人生的真谛。
接下来的几句“食减形虽槁,心虚气自凝”,表现出他在修行中对物质的淡薄,形体的消瘦并未影响内心的充实与宁静。反而,心境的空灵让他更加专注于内在的修行。
最后一句“平生坐忘论,字字欲铭膺”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他对“坐忘”这一哲理的深刻理解和铭记。这不仅是对修行的总结,也是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陆游对理想境界的执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陆游对修行的理解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内心的修行与追求,强调在物质生活的简朴中,内心的丰富和宁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冷如冰”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房间
B. 人的心情
C. 食物
D. 佛灯
“丹灶火”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物质享受
B. 内心的热情
C. 身体的虚弱
D. 世俗的繁华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爱情
B. 修行与内心宁静
C. 家国情怀
D. 物质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道室》和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超脱,而杜甫则关注于人生的苦难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们的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