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竹枝 其十四

《西湖竹枝 其十四》

时间: 2025-05-04 01:57:48

诗句

今朝不用小乌篷,信步湖山翠黛中。

好是晴秋澄若洗,望山桥上望双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7:48

原文展示

今朝不用小乌篷,信步湖山翠黛中。
好是晴秋澄若洗,望山桥上望双峰。

白话文翻译

今天不需要小船了,我在湖山之间悠然步行。
秋天的晴天清澈如洗,站在桥上可以眺望到双峰。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乌篷:指小船,通常用黑色帆布搭成,古时常用于湖泊中的游览。
  • 信步:随意走,漫步。
  • 翠黛:形容青山的颜色,翠绿而黛色,常用以描绘山水的美丽。
  • :清澈、明净。
  • 若洗:像洗过一样,形容水面清澈明亮。
  • 双峰:指两座山峰,可能是指西湖附近著名的山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使用的自然景色描写常见于古代诗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新河,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致力于传统诗词的创作与现代诗歌的探索,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清晨,诗人可能在西湖游览时,感受到湖光山色的美好,便写下此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 其十四》以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秋日的美丽景色。诗中诗人放弃了传统的船只,选择在湖山之间漫步,体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清秋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水面如洗,显得格外明亮,诗人站在桥上远眺双峰,仿佛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只有眼前的美景在心中荡漾。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以“今朝”开篇,暗示着当下的美好,整个诗句流畅而自然,仿佛将读者也带入了那片美丽的自然之中。诗中的“晴秋”与“澄若洗”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秋的清新,又暗示了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这首诗不仅是对西湖风光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与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读后令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惬意,仿佛身临其境,心随景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朝不用小乌篷:今天不需要船只,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选择以步行的方式接近自然。
  • 信步湖山翠黛中:在湖山之间漫步,突出环境的优美,表现了诗人从容的心境。
  • 好是晴秋澄若洗:秋天清澈的天空如同洗过一般,增强了自然景色的清新感。
  • 望山桥上望双峰:站在桥上远眺两座山峰,表现诗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与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澄若洗”使用了比喻,将清澈的湖水与洗过的状态相提并论,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诗中“信步湖山”和“望山桥上”的结构对称,使得诗句更具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欣赏,展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呼唤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代表自然的广阔与宁静,暗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 晴秋:象征清新与明朗,传达出一种愉悦的心境。
  • 双峰:象征远方的理想与追求,寓意着人生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今朝不用小乌篷”表达了什么意图? A. 想要乘船游湖
    B. 选择步行,享受自然
    C. 讨论天气

  2. “澄若洗”在这里表达了怎样的意象? A. 水面模糊
    B. 水面清澈明亮
    C. 水面波涛汹涌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A. 强调忙碌
    B. 选择悠然步行
    C. 讨论诗歌的创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魏新河的《西湖竹枝 其十四》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是对自然的描写,但魏新河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宁静,而杜甫则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西湖文化及其文学表现研究》

相关查询

邯郸客舍歌 凯歌六首 春兴戏题赠李侯 高冠谷口招郑鄠 早上五盘岭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感遇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过燕支寄杜位 敦煌太守后庭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洗劫一空 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拿三搬四 皮字旁的字 洮河 韦字旁的字 凤皇于飞 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包含渐的词语有哪些 燕器 引审 温香艳玉 两点水的字 僧馆 菲言厚行 敷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