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1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19:24
盘石青岩下,松生盘石中。
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
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
在青色的岩石下,盘石上长出了松树。冬天和春天没有什么不同的颜色,清晨和傍晚都有阵阵清风。那五根鬣毛是谁来采摘的呢?想起西山的那两个老童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西山旧两童”可能引自古代诗文中对隐士或清闲生活的描绘,常见于道教文化中,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风格清新,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中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选择通过描写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杂咏五首·石子松》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全诗前两句描绘了松树在岩石间生长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松树都保持着一种恒定的色彩,这种不变的特质象征着稳定与永恒的价值,给人以安慰和力量。
后两句“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则引发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谁来采摘这自然的馈赠?这不仅是对物质的思考,更是对精神的追求。西山的两童,可能是隐士的象征,让人联想到追求简朴生活的理想。这种理想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了唐代文化中对道家隐逸思想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了唐诗的典雅与韵味,情感上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切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了简朴生活的价值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松”象征什么?
A. 坚韧与长寿
B. 脆弱与短暂
C. 美丽与华丽
D. 忧伤与痛苦
“冬春无异色”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季节的变化
B. 对生命的恒久感慨
C. 对春天的渴望
D. 对冬天的厌恶
“西山旧两童”可能暗指什么?
A. 两位隐士
B. 两个孩子
C. 两位诗人
D. 两位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储光羲的《石子松》和王之涣的《登高》,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后者则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孤独和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