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48:10
鸟鸣春日晓,喜见竹门开。
路自高岩出,人骑大马来。
折花林影断,移石洞阴回。
更欲留深语,重城暮色催。
春日清晨,鸟儿欢鸣,看到竹门打开,心中甚是高兴。
小路从高高的岩石中延伸出来,一个骑着大马的人来了。
我在林中折下一朵花,林中的影子随之消散,
移动石头,阴影又回到了洞内。
更想与你长谈,但黄昏的暮色催促着我们离去。
周贺,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抒情诗和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友人情谊。
此诗创作于春天,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到来的喜悦,同时也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
《春喜友人至山舍》是一首描绘春日早晨与友人相聚的诗。开篇“鸟鸣春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清新的气息,鸟儿的歌唱象征着生命的重新苏醒。接着,诗人看到竹门开启,心中充满了欢喜,展现了与朋友相聚的期待与愉悦。随后,诗中转向描绘到来的朋友,骑着高大的马,带着春日的气息而来,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动性,也凸显了友谊的亲密。
在折花与移石的描写中,诗人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更欲留深语,重城暮色催”则包含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舍,尽管想要与友人长聊,却不得不面对归途的匆忙与暮色的催促。这种情感的起伏,使整首诗在欢愉与惆怅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歌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友谊的珍贵。在欢快的氛围中,流露出对友谊的深刻思考与珍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诗中的“鸟鸣”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夜晚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竹门”代表了什么?
A. 友谊的门
B. 自然的宁静
C. 城市的喧嚣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惆怅与不舍
B. 欢快与喜悦
C. 轻松与自在
答案:1-B 2-B 3-A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友谊的深厚与时光的流逝,但《春喜友人至山舍》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而《送元二使安西》则突出离别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