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2:00
得月楼十六夜看月
作者: 李奕茂 〔明代〕
此夜清光好,中秋昨已过。
阴晴疑未卜,圆缺问如何?
抱病难胜酒,伤怀且放歌。
凭高迟赏玩,凉影入来多。
在这个清朗的夜晚,中秋节已经过去。
今夜的月亮阴晴不定,圆缺难以预料。
我抱病在身,难以喝酒,心中伤怀不已,只好放声高歌。
登高远望,赏月的时机已晚,凉爽的月影渐渐多了起来。
作者介绍: 李奕茂,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节后,诗人抱病在身,尽管身体不适,但仍然怀念月亮的美好与中秋的团圆,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得月楼十六夜看月》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抒情诗,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以“此夜清光好”引入,描绘出一个清澈明亮的夜晚,紧接着便提到“中秋昨已过”,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中秋本是团圆的节日,诗人却因抱病而感到孤独,情感的张力在此处得到充分展现。
“阴晴疑未卜,圆缺问如何”,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月亮变化的困惑,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无常,月亮的圆缺成了他情感波动的隐喻。接下来的“抱病难胜酒,伤怀且放歌”,则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与伤感时的无奈与勇气,选择用歌声来宣泄内心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即使在逆境中仍要积极面对的态度。
最后一句“凭高迟赏玩,凉影入来多”则是对环境变化的感受,凉爽的月影仿佛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形成一种深刻的哲思。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观察,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即使在困境中也要积极面对生活的决心。
诗词测试:
诗中的“阴晴”指的是什么?
诗人选择在抱病的情况下“且放歌”,这体现了什么?
“凉影入来多”主要描绘了什么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