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1:14
我昔下三峡,百丈堆两车。
初发公安城,已过长风沙。
早知世路恶,恨不常浮家。
至今清夜梦,双橹闻讴哑。
我曾经下过三峡,那里百丈高的河岸堆满了两车的沙石。
刚从公安城出发,就已经走过了长长的风沙路。
早知道世间的道路艰难,真希望能够常常漂泊在水上。
直到今天在清冷的夜里做梦,梦中听见双橹划水时的低吟声。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现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艰难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由漂泊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无数波折与磨难后,诗人对世事的认识愈加深刻。
陆游的《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三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苍茫的孤独感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开篇的“我昔下三峡”,不仅引入了诗的背景,也为后续的情感铺垫。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展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陆游的用词简练而富有情感,特别是“早知世路恶,恨不常浮家”,表达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自由漂泊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至今清夜梦,双橹闻讴哑”,则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与憧憬,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人生艰难的感慨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反映了陆游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词测试:
《杂感十首》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陆游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公安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杭州
B. 重庆
C. 南京
D. 武汉
诗中“早知世路恶,恨不常浮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1. C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杂感十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陆游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经历与情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宁静的自然氛围与内心的平和。两者皆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