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32:51
四丁宁赠钱员外绪山 其二
作者: 杨爵 〔明代〕
结交结君子,茅茹自相连。
媚悦增心癖,孰能示我愆。
相同即是圣,异处且为贤。
以此求斯道,恐成狭且偏。
心能乐取善,善自我心全。
舍己从人处,襟怀何大焉。
丁宁再告语,无我自天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交友之道的思考。诗中提到,交往君子如同茅草相连,彼此相互依赖。迎合他人只会使内心生出更多的偏见,谁能指正我的过失呢?相同的观点才是圣人,持不同意见的人也是贤者。若以此作为标准来追求真理,恐怕会变得狭隘而偏激。心中乐于接受善良,善良自然会充盈我的心灵。舍弃自我、包容他人,心胸又何其宽广。再次劝诫自己,做到自然无为。
杨爵,明代诗人,生于南明时期,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怀、描写自然景观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作于与钱员外的交往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交往的思考。明代社会风气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受到权力和利益的影响,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真诚友谊的渴望和对迎合他人的反思。
《四丁宁赠钱员外绪山 其二》是一首饱含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探讨了友谊的真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开头即以“结交结君子”引入,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接着用“茅茹自相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朋友之间应如茅草般相互依赖、相扶持的关系。
随着诗的深入,作者对“媚悦”的思考逐渐展开。他指出,迎合他人只会滋生内心的偏见,令人无法看清自己的过失。这种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敏锐观察,令人思考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保持自我而不失去道德的标准。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探讨了“相同即是圣,异处且为贤”的道理,提醒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应过于狭隘。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乐于接受善良的心态,强调了舍己从人、包容他人所带来的心胸宽广。
整首诗构思精巧,情感真挚,既有对友谊的期盼,又有对人性复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杨爵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思索。
整首诗围绕友谊与自我修养展开,强调在交友中应保持真诚与宽容,反思迎合与偏见的危害,追求真理时应包容差异,心中乐于接受善良,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然与和谐。
这些意象不仅塑造了诗歌的整体氛围,也传达了深刻的社会哲理。
诗中“结交结君子”所指的是?
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诗中的“媚悦”含义?
诗中提到的“舍己从人处”意味着什么?
这两首诗与杨爵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均体现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