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调歌头 其三

《水调歌头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0:03:54

诗句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

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

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

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

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

出世真如佛,馀二莫思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3:54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其三 夏元鼎 〔宋代〕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出世真如佛,馀二莫思量。

白话文翻译

耳目和身体是宝贵的,要稳固地保持,不要让它们飞扬散漫。保持无念的状态,心中没有杂念是常态。掌握玄关这一关键点,视听都集中于内,像坎和兑一样相互防范。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精神都紧紧依附,形体和气息相互遗忘。圆圆的,光亮的,外表堂堂。真正的自我在无形中完全显现。这就是非空非色的状态,自然就是本来的面目,像在阴鼎中炼制元阳。超脱世俗,真正如佛,其他的都不必多想。

注释

  • 固塞勿飞扬:比喻要保持心神的稳固,不要让它们散漫。
  • 存无守有:保持无念的状态,守护有形的存在。
  • 玄关一窍:道家术语,指修炼的关键点。
  • 坎兑互堤防:坎和兑是八卦中的两个卦象,这里比喻相互防范,保持平衡。
  • 圆陀陀,光烁烁:形容精神状态的圆满和光明。
  • 罔象里全彰:在无形中完全显现。
  • 阴鼎炼元阳:道家修炼的比喻,指在内心修炼,炼制元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元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涉及道家修炼和内丹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修炼的兴趣和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宋代道教修炼的流行趋势,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修炼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内心修炼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道家的修炼术语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修炼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存无守有”、“玄关一窍”等词语,都是道家修炼中的重要概念,诗人通过这些术语,描绘了一个修炼者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诗中的“圆陀陀,光烁烁”等形容词,形象地描绘了修炼者精神状态的圆满和光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修炼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内心修炼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强调耳目和身体的重要性,要保持它们的稳固,不要让它们散漫。
  2. 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保持无念的状态,心中没有杂念是常态。
  3.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掌握修炼的关键点,视听都集中于内。
  4. 坎兑互堤防,寤寐神依抱:像坎和兑一样相互防范,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精神都紧紧依附。
  5. 形气两相忘,圆陀陀,光烁烁:形体和气息相互遗忘,精神状态的圆满和光明。
  6. 貌堂堂,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外表堂堂,真正的自我在无形中完全显现。
  7.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这就是非空非色的状态,自然就是本来的面目。
  8. 阴鼎炼元阳,出世真如佛,馀二莫思量:在内心修炼,炼制元阳,超脱世俗,真正如佛,其他的都不必多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坎兑互堤防”比喻相互防范,保持平衡。
  • 拟人:如“寤寐神依抱”形容精神紧紧依附。
  • 对仗:如“圆陀陀,光烁烁”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修炼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内心修炼的深刻理解。通过道家的修炼术语和比喻,诗人描绘了一个修炼者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以及精神状态的圆满和光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圆陀陀,光烁烁:形容精神状态的圆满和光明。
  • 玄关一窍:修炼的关键点。
  • 坎兑互堤防:相互防范,保持平衡。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圆陀陀,光烁烁:象征修炼者精神状态的圆满和光明,反映了道家修炼追求的境界。
  • 玄关一窍:象征修炼的关键点,是道家修炼中的重要概念。
  • 坎兑互堤防:象征相互防范,保持平衡,反映了修炼者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存无守有”指的是什么? A. 保持无念的状态 B. 守护有形的存在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2. “玄关一窍”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修炼的关键点 B. 视听集中于内 C. 相互防范 D. 精神紧紧依附

  3. 诗中“圆陀陀,光烁烁”形容的是什么? A. 精神状态的圆满和光明 B. 外表堂堂 C. 真正的自我 D. 非空非色的状态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道家经典,涉及修炼和内心修炼的概念。
  • 《黄庭经》:道家内丹术的经典,涉及修炼的具体方法和境界。

诗词对比

  • 与《道德经》相比,这首诗更加具体地描绘了修炼者的内心状态和修炼境界。
  • 与《黄庭经》相比,这首诗更加注重表达修炼者的精神状态和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德经》:道家经典,涉及修炼和内心修炼的概念。
  • 《黄庭经》:道家内丹术的经典,涉及修炼的具体方法和境界。
  • 《宋诗选注》:收录了夏元鼎的其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主题。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素梅五十八首 其八 玄真观 汶上 其二 寓意十首次敬助韵 其九 归来 己丑二月三日大风雨雪 其二 雪中次韵答刘提举 招隐卷 春晚客怀 送僧归钱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衣卿相 犬字旁的字 三头二面 馈赐 荣旺 吾家千里驹 面字旁的字 述而不作 母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以虚带实 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裿褐 聊胜于无 口字旁的字 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费心劳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