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隐逸传

《读隐逸传》

时间: 2025-04-27 13:22:07

诗句

终南处士入都门室山人补谏垣。

毕竟只供千载笑,石封三品鹤乘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2:07

原文展示:

终南处士入都门,
室山人补谏垣。
毕竟只供千载笑,
石封三品鹤乘轩。

白话文翻译:

终南山的隐士走进了都城,
室山的隐士则在补修谏议的墙垣。
最终这些人只是留下千年后供人笑谈,
那石头封住了三品官的鹤乘的车辇。

注释:

字词注释:

  • 终南处士:指隐居在终南山的士人,象征隐逸生活。
  • 都门:都城的门,指大城市。
  • 室山人:隐居于室山的人。
  • 补谏垣:修补谏议的墙垣,表明对政事的关心与参与。
  • 千载笑:千年之后的笑谈,意指后人对这些人的看法。
  • 石封:用石头封闭,象征权势与地位的限制。
  • 三品鹤乘轩:三品官的车辇,代表官位与荣耀。

典故解析:

  • 终南山:古代隐士聚居之地,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 三品:古代官阶的划分,三品为较高的官位,象征权力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与志向并重,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对政治的批判,表达了对身处世俗中的隐士的敬意与无奈。

诗歌鉴赏:

《读隐逸传》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在这首诗中,陆游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诗的开头提到“终南处士入都门”,暗示隐士虽然身处繁华的都城,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独立;接着“室山人补谏垣”,则展现了隐士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尽管他们选择隐居,却未曾忘却社会责任。

最后两句“毕竟只供千载笑,石封三品鹤乘轩”,则揭示了诗人对隐士命运的思考。他们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遗忘,成为笑谈,然而他们的追求与信念,却如同那被石头封住的三品鹤乘轩,象征着高洁与清白,却又无法逃避世俗的枷锁。整首诗在对隐士的描绘中,流露出陆游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终南处士入都门”:描绘隐士走进繁华的都城,象征隐逸者对世俗的接触。
  • “室山人补谏垣”:隐士虽然隐居,却仍关心国家大事,表现出责任感。
  • “毕竟只供千载笑”:隐士的事迹可能在历史中被人遗忘,只能成为笑谈。
  • “石封三品鹤乘轩”:隐士的高洁与权力的束缚,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终南处士”与“室山人”,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石封与三品鹤乘轩象征着隐士的理想与现实的束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写,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无奈,反映了对历史与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终南山:象征隐逸与高洁。
  • 都门:繁华与世俗。
  • 补谏垣:隐士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 石封三品鹤乘轩:高位的象征与现实的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终南处士”指的是哪里的人?

    • A. 隐士
    • B. 官员
    • C. 商人
  2. 诗中“千载笑”意指:

    • A. 未来的荣耀
    • B. 后人的笑谈
    • C. 过去的悲惨
  3. “石封三品鹤乘轩”代表什么?

    • A. 自由
    • B. 权力与束缚
    • C. 隐逸生活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陆游同为士人,杜甫在《登高》中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而陆游在《读隐逸传》中则更强调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但方式各异。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郊游 木兰花慢 元夕后小雨 木兰花慢 和樊山 木兰花慢 和桂山庆新居韵 木兰花慢 庆寿 木兰花慢三首 其三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赠歌妓 木兰花慢(寿贾师宪) 木兰花慢 送孙开盛假归,用稼轩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倚人庐下 名夙 禾字旁的字 日许时间 心字底的字 躬耕乐道 犬字旁的字 内刚 黍字旁的字 照天蜡烛 三尸五鬼 谀媚 礼毕 轻才好施 三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