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7:52
作者: 曾几 〔宋代〕
赫赫会稽郡,潭潭府公居。
一州胜绝处,毕集于庭除。
秦望极高秀,千峰散江湖。
蓬莱为收揽,远近争奔趋。
溟渤无百里,登临失东隅。
翚飞卧龙顶,便可窥方壶。
丞相不独飨,故人盛招呼。
兵廚列樽俎,宾次罗簪裾。
杰阁坐褫带,危亭上肩舆。
耄倪争指似,还见云间无。
一月明白璧,五星灿连珠。
鄙夫何足数,愧汗沾霜须。
客有徐季海,题名数行书。
怒猊抉石外,筋力颜之徒。
周老盍命驾,属闻遂悬车。
何妨行役事,政用儿孙扶。
在会稽郡的辉煌之地,公府静谧如潭。
这一州的绝佳风光,齐聚在庭院之中。
秦望山高耸入云,千山万水散布在江湖之间。
蓬莱仙境吸引着人们,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
无边无际的海洋,登高望远却失去了东边的视野。
翱翔的飞鸟在卧龙山顶,便可窥视到方壶山的景致。
丞相盛情款待,不只是自己,还有故人相聚。
厨房里摆满了美酒佳肴,宾客们衣衫华丽。
高耸的阁楼上宽松的带子,危亭上肩扛着轿子。
年迈的老者争着指点,依然在云间眺望。
明月如白玉般明亮,星星灿烂如连珠。
我这鄙陋之人何足挂齿,汗水沾湿了白发。
客人中有徐季海,题写了几行书法。
怒猊般的力量在石外,筋道如颜真卿的笔力。
周老何不驾车来此?听闻后便悬车而来。
何必为行役而忧虑,政务可以交给儿孙。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愚,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及游历之景。生平经历不详,但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在绍兴的蓬莱阁聚会之时,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绍兴的美丽风光、蓬莱阁的壮丽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友谊的深情。诗中运用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千峰散江湖”、“明月”、“五星连珠”等,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丞相不独飨,故人盛招呼”的情景,表现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整首诗情感真挚,蕴含着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短暂的感慨。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热爱,更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雅”与“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着什么?
诗中“丞相”指的是哪个角色?
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自谦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对比,二者都描绘了高处的景象与辽阔的自然,但曾几的作品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谊的温暖,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的景色与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