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感山二诗僧

《寄感山二诗僧》

时间: 2025-05-07 22:18:33

诗句

读君桑苇疎篱句,知得犹存用世心。

拄杖借将来解虎,不须深卧白云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8:33

原文展示:

寄感山二诗僧
作者: 姚勉 〔宋代〕

读君桑苇疎篱句,
知得犹存用世心。
拄杖借将来解虎,
不须深卧白云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僧的敬重和理解。第一句提到读到诗僧的诗句,感受到他在世俗中仍保留着一种心思;第二句则是在说,拄着手杖来借助经验来解难,不必在深山白云中沉睡。


注释:

  1. 桑苇:指的是桑树和芦苇,象征着田园生活和自然环境。
  2. 疎篱:稀疏的篱笆,形容乡村的简朴生活。
  3. 用世心:在世俗中仍有心志,表示对世事的关注和参与。
  4. 拄杖:指用手杖支撑,象征着人生的经历和智慧。
  5. 解虎:意为解决困难,借用“虎”来比喻困境。
  6. 深卧:深沉地躺着,指的是隐居或逃避世俗。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复杂的典故,但“白云深”可以联想到隐士的生活方式,隐居在云雾之中,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题材,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田园环境,诗人通过对诗僧的理解,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索。


诗歌鉴赏:

《寄感山二诗僧》通过对诗僧的诗句的解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开头的“读君桑苇疎篱句”展示了诗僧诗作的质朴和自然,暗示诗人对于简约生活的赞美。接下来的“知得犹存用世心”则突出了诗僧即使在简朴的环境中,依然不忘对世事的关注和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责任感。

后两句则将主题引向个人的生活态度。“拄杖借将来解虎”中,手杖象征着人生的智慧与经验,表示诗人愿意借助这些经验来面对生活的挑战,而不是选择逃避,正如“不须深卧白云深”所暗示的,诗人认为隐居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要积极面对现实。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藏着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对诗僧诗句的阅读,作者感受到一种与世俗相连的心情。
    • 第二联:借助手杖和人生的经验来解读生活的困难,不选择逃避。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虎”用作比喻,表现生活中的困境。
    • 对仗:如“拄杖借将来解虎”与“不须深卧白云深”,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3. 主题思想

    • 诗歌传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反映了作者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态度,强调了人应在生活中寻找智慧,而不是选择隐退。

意象分析:

  • 桑苇:象征自然和乡土,反映出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
  • 白云: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常用来形容远离尘世的宁静。
  • :象征着人生的支持与智慧,表明了面对困难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桑苇”象征什么?

    • A. 富贵生活
    • B. 田园生活
    • C. 忘却世俗
  2. “不须深卧白云深”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逃避现实
    • B. 积极面对
    • C. 追求名利
  3. 诗中的“解虎”指的是什么?

    • A. 解决困难
    • B. 享受生活
    • C. 隐居山林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但更强调自然的美好,而《寄感山二诗僧》则聚焦于内心的思考与对世事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姚勉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宋代文学与社会环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昼锦堂 其二 赠宋牧仲比部,时以枫香词见示 昼锦堂 其一 送二兄,予告归里 望仙门 望仙门 其三 望仙门 其二 望仙门 其一 望仙门 望仙门 望仙门 望仙门·玉壶清漏起微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巳字旁的字 死悌 包含材的成语 耂字旁的字 有国难投 匸字旁的字 羞与为伍 肃穆 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云土梦 雁鹜 乌衔肉 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交口同声 乙字旁的字 包含求的词语有哪些 舍己芸人 立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