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湘潭道间农家

《湘潭道间农家》

时间: 2025-04-30 03:04:14

诗句

竹外流泉绕屋鸣,田头有水不忧晴。

春来岂问芳菲事,只办犁锄要早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04:14

原文展示:

竹外流泉绕屋鸣,田头有水不忧晴。
春来岂问芳菲事,只办犁锄要早耕。

白话文翻译:

竹林外溪水流淌,绕着房屋发出悦耳的鸣响;
田边有水,种田人不怕天气晴朗。
春天来了,何必去问花开的事情,只要早起耕种,忙于农事就好。

注释:

  • 竹外:指的是竹林的外面。
  • 流泉:流动的泉水,形容水流的清澈和清脆。
  • 田头:田地的边缘。
  • 芳菲事:指春天花草的美丽和繁盛之事。
  • 犁锄:指耕田的农具,犁和锄。
  • 要早耕:强调及时耕作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曾伯,生活在宋代,以其田园诗闻名,崇尚自然与乡村生活,作品多描绘农民的勤劳与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农村环境,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和对耕作的重视,在当时的社会中,农耕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

诗歌鉴赏:

《湘潭道间农家》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农业的重视。诗的开头以“竹外流泉绕屋鸣”描绘了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泉水的流动声与竹林的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清新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田头有水不忧晴”,表现出农民对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和乐观态度,水源的充足使得他们在晴天也不再焦虑,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

而后两句“春来岂问芳菲事,只办犁锄要早耕”,则表达了诗人对实际农事的关注,强调了农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春天,万物复苏,诗人并不关心花草的盛开,而是更看重的是及时耕作、抓住春耕的机会。这反映了农民的务实精神和对丰收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晰,通过自然描写和农事活动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具有深厚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竹外流泉绕屋鸣:描绘了田园的宁静,泉水声环绕着房屋,营造出一种宜人的田园生活。
    2. 田头有水不忧晴:水源的充足使得农民不再为晴天而担忧,表现出对自然条件的乐观态度。
    3. 春来岂问芳菲事:春天来了,诗人不再关心花草的盛开,反映了务实的态度。
    4. 只办犁锄要早耕:强调了农民应抓紧春耕的时间,体现了勤劳和对农事的重视。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流泉绕屋鸣”,将泉水赋予生命,表现其悦耳的特性。
    • 对仗:如“春来岂问芳菲事,只办犁锄要早耕”形成对比,强调了农事的重要性。
  • 主题思想: 该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农事的重视,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绘,传达了勤劳和务实的精神。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坚韧、清新和自然的和谐。
  • 泉水:代表着生命的源泉,清澈而富有生机。
  • 田地:象征着劳动与丰收的希望,体现了农民的生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流泉”是指什么?

      • A. 河流
      • B. 溪水
      • C. 湖泊
      • D. 水库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期待花开
      • B. 关注农事
      • C. 感到忧虑
      • D. 喜欢游玩
    3. “只办犁锄要早耕”表明了诗人对什么的重视?

      • A. 玩乐
      • B. 耕作
      • C. 休息
      • D. 观赏花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田园乐》
  •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湘潭道间农家》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李曾伯更强调务实的农事,而陶渊明则更多展现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陆贾 嘉州陆氏涵秀楼 看美人放纸鸢(五首) 次韵天台陈勉卖痴呆四绝 盖公堂 会师东瓯漫成 吃黄芽菜作 盘山纪游 送王御史德辉西巡 元日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八羔子 耳字旁的字 遂志 凑整儿 镞砺括羽 攫戾执猛 雍恬 英掾 研经铸史 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各自为政 辵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歹字旁的字 言简意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