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41
燕衔芹根泥,蜂掇花上蕊。
带雨两股飞,所取日能几。
调和露与英,凝甘滑於髓。
天寒百虫蛰,割房霜在匕。
燕已成雏归,蜂忧冻馁死。
乃见万物心,多为造化使。
燕子衔着芹菜的根和泥土,蜜蜂在花上采集花蕊。
在带着雨露的双翅下飞翔,它们一天能采到多少呢?
蜜蜂调和露水与花的精华,凝聚出甘甜滑腻的蜜。
寒冬来临,百虫都蛰伏起来,房间里结满了霜。
燕子已成雏鸟归巢,蜜蜂则担忧着寒冷与饥饿而死。
这时我领悟到自然界的万物,都是造化使然。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止庵,宋代诗人,主要以诗、词、文三方面见称。其诗风清新自然,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诗作于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时期。梅尧臣的诗通常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梅尧臣的《蜜》以燕子和蜜蜂的生活为切入点,描绘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首联通过燕子和蜜蜂的行为,展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辛勤劳动。诗中对燕子采泥筑巢的细腻描写,体现出生命的韧性和对生存环境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冬季的寒冷以及虫类的蛰伏,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不易。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燕子和蜜蜂的命运对比,揭示了自然界中生存的艰难。燕子已成雏归,蜜蜂却担心寒冷与饥饿,象征着生态系统的脆弱与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一句“乃见万物心,多为造化使”,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领悟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生命的美丽与脆弱,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活状态,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燕子衔泥的目的是什么?
A. 捕食
B. 筑巢
C. 飞翔
D. 休息
蜜蜂在诗中采集的是什么?
A. 水
B. 花蕊
C. 果实
D. 土壤
诗中“天寒百虫蛰”描绘了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蜜》与王维的《鸟鸣涧》均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物生活,但梅尧臣更加关注蜜蜂和燕子的生存状态及其在生态中的角色,而王维则多以鸟鸣表达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主题上都有对生命的细腻观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