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0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02:13
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
作者:梅尧臣
种桃依竹似迁家,
邀对春风共泛霞。
席上未观双舞凤,
城头已觉聚啼鸦。
匆匆跨马人归省,
幂幂生烟树敛花。
稚子候门知我醉,
东方明月照扉斜。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饮酒后的情景。桃树和竹子似乎在迁移,春风中我邀请你一起欣赏晚霞。席间未见舞动的凤凰,城头已听到乌鸦的啼叫。匆匆骑马回家的朋友,烟雾缭绕的树木正收敛花朵。小孩子在门口等候,知道我喝醉了,东方的明月斜照在我的门扉上。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梅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及人情世态。梅尧臣在诗歌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与友人范景仁共饮后所作。诗人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表现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匆匆的感慨。
梅尧臣的《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是一首充满春意和人情味的诗。开篇“种桃依竹似迁家”,通过桃树和竹子的并列,直接引入了春天的气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和谐的自然景象。接下来,诗人用“邀对春风共泛霞”表达了对友人的邀请,暗示着在这美好的春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是多么重要。
诗中“席上未观双舞凤,城头已觉聚啼鸦”,对比了席间的静谧与城外的喧闹,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和瞬息万变。特别是“匆匆跨马人归省”一句,表现出生活的急促,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最后两句“稚子候门知我醉,东方明月照扉斜”,则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在门口等待,明月的照耀更是增添了几分宁静。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充满了生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种桃依竹”通过物象的并列,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席上未观双舞凤”与“城头已觉聚啼鸦”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匆忙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种桃依竹”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稚子候门知我醉”中的“稚子”指的是哪类人?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