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4:35
《滁上谪居》
作者:王禹偁
一日复一日,悠悠任此生。
所悲频谪宦,不是厌专城。
有悔皆因禄,无凶未若耕。
林泉何处好,终卜挂吾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官场的厌倦。诗人每天在这里度过,悠闲地过着生活,感到悲伤的是自己屡次被贬,不是因为厌恶这个城市,而是因为对官位的失望和对贪婪的悔恨。虽然没有什么灾难,但也不能像农民那样安稳地耕作。诗人最终选择了在山林水泉中隐居,想要放下官职的羁绊。
作者介绍: 王禹偁(1049-1116),字景休,号白石,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多个地方官职,但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遭遇与对官场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至滁州期间,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滁州的山水风光给了他一些慰藉,然而他内心的苦闷依然难以释怀。
《滁上谪居》是王禹偁在被贬滁州时所作,整首诗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对官场失望的情感。开篇的“一日复一日”道出了诗人日复一日的无奈与寂寞,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接下来的“所悲频谪宦”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痛苦来源——身为官员的屡次贬谪。王禹偁并不是因为厌倦这座城市,而是对官场的失望与对仕途的反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官位的悔恨,指出“有悔皆因禄”,暗示他曾渴望权势,却发觉官场的无奈与虚幻。他没有因贬谪而感到悲惨,反而认为“无凶未若耕”,这句诗则透露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最后,诗人向往的“林泉”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代表了他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求,最终选择放下官职的羁绊,追寻一种更为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官场的失望与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因何原因感到悲伤?
A. 因为厌倦城市
B. 因为屡次被贬
C. 因为生活贫困
D. 因为朋友离去
诗中提到“无凶未若耕”是指什么?
A. 耕作生活安稳
B. 农民生活艰辛
C. 官场生活富贵
D. 自然生活无忧
“挂吾缨”意指什么?
A. 挂掉衣服
B. 放下官职
C. 归隐乡村
D. 旅行远方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王禹偁的生平与作品,以及更全面地欣赏《滁上谪居》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