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杏花

《杏花》

时间: 2025-04-27 13:15:25

诗句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5:25

原文展示

杏花
红芳紫萼怯春寒,
蓓蕾粘枝密作团。
记得观灯凤楼上,
百条银烛泪阑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杏花在春寒中娇弱的景象,花朵鲜艳的红色与紫色在寒冷的春天中显得格外怯懦,花蕾紧紧依附在树枝上,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回想在观灯会上,站在凤楼之上,看到数百支银色的烛光像泪水一样垂落在栏杆上。

注释

  • 红芳紫萼:指杏花的颜色,红色的花瓣与紫色的萼片。
  • 怯春寒:因春天寒冷而显得娇弱。
  • 蓓蕾:指花蕾,未完全开放的花。
  • 粘枝:形容花蕾紧紧依附在树枝上。
  • 凤楼:古代一种高楼,常用于观景和观灯。
  • 银烛:指银色的蜡烛,象征着灯光的明亮。
  • 泪阑干:意指灯光洒落,像泪水一样挂在栏杆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禹偁(公元1040年-公元1099年),字子安,号少隐,宋代诗人,官员,擅长诗词,尤其以写景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杏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对杏花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美好景象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节日氛围。

诗歌鉴赏

《杏花》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诗。王禹偁通过“红芳紫萼怯春寒”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寒冷与杏花的娇弱。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寒的刺骨,也让人对生命的脆弱产生深刻的共鸣。接下来的“蓓蕾粘枝密作团”则进一步强调了杏花的紧密与依附,似乎暗示着在逆境中,生命的延续与团结。

诗的后两句“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则将诗的情境转向了节日的欢愉。观灯会是人们庆祝春天的盛事,诗人通过对银烛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感伤的氛围。银烛的光芒与泪水的意象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瞬间流逝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融,使人不仅感受到杏花的绚烂与脆弱,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王禹偁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让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芳紫萼怯春寒:描绘杏花的颜色与春天的寒冷,反映了杏花在寒冷中显得弱小。
  2. 蓓蕾粘枝密作团:展现花蕾的紧密与依附,暗示在逆境中团结的力量。
  3. 记得观灯凤楼上:引入回忆,转向观灯会的场景,营造节日氛围。
  4. 百条银烛泪阑干:烛光与泪水的意象,表现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泪水,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音韵上的和谐,增加诗的美感。
  • 拟人:将杏花拟人化,使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杏花的娇弱与春日的寒冷,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瞬间。诗人通过对比与回忆,展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美好。
  • 春寒:代表生命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 银烛:象征节日的欢庆与温暖。
  • 泪阑干:象征对过去的怀念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芳紫萼”指的是哪种花?

    • A. 桃花
    • B. 杏花
    • C. 梨花
  2. “百条银烛泪阑干”中的“银烛”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灯光
    • C. 愁苦
  3. 诗人通过哪种修辞手法表现杏花的娇弱?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禹偁的《杏花》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禹偁更强调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瞬间,而杜甫则在春天的美好中感受到国家的动荡与自身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抒叹 黄注昆仲赴举 答朱公绰牡丹 玉楼春·春景 送俞给事知宣州 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 送太常边博士守永嘉郡 癸酉六月奉诏修耤田记十一月诏罢赋诗 旬休 陇州鱼龙川石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保护伞 旡字旁的字 无全 松房 班衣戏彩 野朴 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居安思危 所开头的成语 丑腔恶态 不赀之禄 中省 前岁 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