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51
孤舟浪打石尤风。
霹雳浪声中。
布帆喜得归无恙,
系长桥闲似渔篷。
蛟渚如今寂寂,
鸥波依旧溶溶。
秋花开到雁来红,
金菊对芙蓉。
一襟磊块都浇去,
饮红灰如饮黄封。
睡到日高三丈,
从他衙鼓逢逢。
孤舟在波涛中被风浪拍打,
伴随着震耳的浪声。
扬起的帆布终于安全归来,
停靠在长桥旁,闲适得如同渔夫的篷船。
如今蛟渚一片寂静,
只有海鸥在波荡中嬉戏。
秋天的花已开到雁来时分,
金菊与芙蓉相映成趣。
胸怀中的烦恼都已抛去,
像饮酒般畅快,忘却所有的忧愁。
直到太阳高悬,睡意渐浓,
任凭衙门的鼓声响起。
本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谢应芳有关,他生活在元代,诗风受到了唐诗的影响,注重写景抒情。诗中提到的“蛟渚”可能与古代神话传说有关,蛟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水生生物,象征着波涛汹涌的力量。
谢应芳,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
此诗是在殷伯贤远行归来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朋友归来的喜悦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孤舟在风浪中的归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开头的“孤舟浪打石尤风”展现了海上的险恶和孤独,接下来的“布帆喜得归无恙”则转向了归来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祝福。
通过对“蛟渚”、“鸥波”等意象的运用,作者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饮红灰如饮黄封”表达了对烦恼的释然,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流畅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归来的旅人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宁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整首诗表达了对归来的友人的热情欢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赋予了诗歌更多的文化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饮红灰”在诗中比喻什么?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风入松 贺宜兴殷伯贤远回》,从而领略其中的美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