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31
一枝浓艳照华堂。暖贮春光。写生莫羡徐熙笔,风流在百子池傍。点缀红妆玉颊,帘苫粉淡宫妆。静怜疏影伴昏黄。添麝入香。惜花人老情缘在,云屏晚银烛高张。细泻一杯春露,浩歌微雨东墙。
一枝艳丽的花朵在华丽的堂室中绽放,温暖的春光在其中蕴藏。对画生动的形态不必羡慕徐熙的笔法,真正的风流自是在百子池旁。花儿点缀着红妆如玉的面颊,帘子轻垂如同淡雅的宫妆。静静地怜惜那疏影与昏黄的灯光相伴,香气中添了麝香。可惜花已凋零,人也渐老,但情缘依旧存在,云屏后银烛高高点亮。细细地倒入一杯春露,伴随着微雨在东墙轻歌。
作者介绍: 王恽,字子贞,号白云山人,元代诗人,擅长词曲和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元代文人追求雅致与闲适的生活。王恽通过描写杏花,表达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风入松 观灯下半开杏花》是王恽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杏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开头的“一枝浓艳照华堂”,以鲜艳的杏花为引,瞬间吸引读者的目光,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春光中。接着,诗人引入徐熙的画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暗示真正的风流是自然中的生动景色,而非单纯的技艺展现。
在对花的细腻描写中,王恽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诸如对仗和比喻,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和画面感。通过“静怜疏影伴昏黄”,诗人传达了对花朵的怜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以“细泻一杯春露”收尾,象征着对春天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整首诗在明丽中透着一丝哀愁,使人不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也引发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展现了王恽深邃的艺术视野和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杏花的盛开与凋谢,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风入松 观灯下半开杏花》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徐熙”是哪一领域的人物?
“惜花人老情缘在”中的“情缘”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恽的《风入松 观灯下半开杏花》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恽更侧重于对美的细腻描摹与人生感慨,而白居易则是通过草的生长与凋谢,表现人生的离别与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