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7:37
原文展示:
赠人三首次韵道卿 张耒 〔宋代〕
可是相逢意便深,为郎巧笑不须金。 门前一尺春风髻,窗外三更夜雨衾。 别燕从教灯见泪,夜窗惟有月知心。 东西芳草浑相似,欲望高城何处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们相遇时,情感便深沉,为了你,我巧笑不需要金钱。 门前的发髻被春风轻拂,窗外的夜晚被三更的雨打湿了被褥。 离别的燕子让灯光见证了我的泪水,夜晚的窗边只有月亮知晓我的心事。 东边和西边的芳草都如此相似,想要寻找高城,却不知该去何处。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情感真挚。此诗可能是张耒在特定情感背景下,为了表达对某人的深情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耒与某人相遇后,情感迅速加深的情况下创作的。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对方的深情和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某人的深厚情感。诗中,“可是相逢意便深”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相遇之人的情感迅速加深,而“为郎巧笑不须金”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纯粹和无需物质支撑。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门前一尺春风髻”和“窗外三更夜雨衾”,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最后两句“东西芳草浑相似,欲望高城何处寻”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寻找方向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某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寻找方向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为郎巧笑不须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物质需求 B. 纯粹的情感 C. 忧郁的情感 D. 迷茫的情感
“夜窗惟有月知心”中的“月”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理解 C. 思念 D. 忧伤
诗的最后两句“东西芳草浑相似,欲望高城何处寻”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在的满足 D. 对物质的追求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