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2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23:20
玉楼春
辛弃疾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午后,几位姑娘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倾听枝头鸟儿的鸣唱。我提着酒壶,已经等了许久,婆婆的饼子焦了,得赶紧去取。酒醉之后,忘记了回家的路,问路的行人家住在哪里。只想在古庙那边走,再多走一些,经过溪南的乌桕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典故,但提到的古庙和乌桕树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静谧和自然,寄托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以豪放、激昂著称,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作品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玉楼春》创作于辛弃疾的中年时期,正值南宋国力衰弱之时。诗人以酒抒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玉楼春》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词作,透过简单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诗中姑娘们的欢声笑语与鸣禽的啁啾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面。提酒的动作不仅表现了生活的闲适,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在词的下半部分,醉酒之后的迷茫和对归路的迷失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张力,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此外,诗中常常使用自然景物作为背景,乌桕树、古庙等意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诉求。整体上,这首词在轻松愉悦中透出几分幽思,体现了辛弃疾词作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体上,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生活琐事的思考,表现出一种闲适而又带有忧愁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三两两”指的是几个人?
“提壶沽酒”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乌桕树”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对《玉楼春》的深入解读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及其所蕴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