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4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6:58
山中春怀
作者: 齐己 〔唐代〕
心魂役役不曾归,万象相牵向极微。
所得或忧逢郢刃,凡言皆欲夺天机。
游深晚谷香充鼻,坐苦春松粉满衣。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我心中的思绪如同被牵引着,难以归去,万物的变化都让我感到细微。
得到的或许是忧愁,仿佛遇上了锋利的刀刃,所有的话语都想要揭示天机。
在幽深的山谷中游荡,芬芳的气息充满鼻腔,坐在那儿,春天的松针粉满衣衫。
何物不成了狼藉的境地,桃花在细雨中飘洒,更显得纷纷扬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郢刃”出自《楚辞》,通常用来比喻遭遇困境或痛苦的经历。桃花与细雨的结合则常见于古诗文中,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性情淡泊,喜爱山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山中春怀》写于春天,诗人身处山中,面对大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山中春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内心的挣扎。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心魂役役不曾归”表达了心神的浮躁与不安,紧接着以“万象相牵向极微”传递出对万物细微变化的敏感与思索。这一情感的流露,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与对命运的思考。
“所得或忧逢郢刃”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痛苦,仿佛在与命运抗争。随后“游深晚谷香充鼻”则描绘出诗人在山谷中游玩,感受大自然的芬芳,这一对比显得尤为鲜明,内心的困扰与外在的美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最后两句“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更是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纷乱结合在一起,桃花与细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却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复杂而深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心魂役役不曾归”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安宁
B. 焦虑
C. 快乐
“桃花和雨更霏霏”中的“霏霏”形容了什么?
A. 大雨倾盆
B. 细雨纷飞
C. 阳光明媚
诗中提到的“郢刃”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忧虑与痛苦
C.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的《山中春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表现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但齐己更多地强调了内心的忧虑,而王维则侧重于宁静的氛围。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