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依韵和雪窦山昙颖长老见寄

《依韵和雪窦山昙颖长老见寄》

时间: 2025-05-06 18:31:41

诗句

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

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闲。

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

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1:41

原文展示:

《依韵和雪窦山昙颖长老见寄》 梅尧臣

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
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闲。
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
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静谧而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诗人身处高山之中,山的景色无穷无尽,林中鸟儿欢快地鸣叫。明月照入潭水,潭心显得格外清澈,花儿在山谷口静静绽放,显得悠闲自在。诗人提到,自己可以轻松地去采集柴火,溪水流淌却似乎不知归去。听说要去观赏辽阔的海洋,诗人愿意去攀登那高耸的山峰。

注释:

  • 处山无厌山:身处山中,山的景色不觉得厌倦。
  • 林鸟正关关:树林中的鸟儿鸣叫声清脆。
  • 月入潭心白:月光照入潭水,显得清澈明亮。
  • 花明谷口闲:山谷口的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显得悠闲。
  • 采薪能自至:自己去采集柴火,很方便。
  • 流水不知还:流水自顾自地流淌,不知道何时归去。
  • 闻欲观沧海:听说要去看大海。
  • 高峰峻亦攀:愿意攀登高耸的山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绝句,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现大自然的美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与雪窦山昙颖长老的交往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峰的向往,同时也体现出禅宗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在山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清新,恰恰反映了他内心的淡泊与追求。诗的开头以“处山无厌山”引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无尽向往,表达出一种“山不厌我”的心态,仿佛在说:只要有山,自己就愿意在此长久停留。

接着,诗中描绘了鸟儿的鸣叫、明月照潭、花开山谷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细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更高更远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即便是身处静谧的山中,诗人内心仍然渴望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体现了人们对未知的向往与探索的勇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处山无厌山:身处高山之中,依然感到新奇与美好,传达出对山水的热爱。
  2. 林鸟正关关:鸟儿的鸣叫声清脆悦耳,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3. 月入潭心白:月光照入潭水,潭水显得特别清澈,体现了自然的宁静。
  4. 花明谷口闲:山谷口的花儿在阳光下显得灿烂而悠闲,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5. 采薪能自至:诗人自得其乐,采集柴火变得轻松自在,表现出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6. 流水不知还:溪水流淌,似乎不知归去,体现出自然的无常与美好。
  7. 闻欲观沧海:听说要去看辽阔的大海,诗人对此充满向往。
  8. 高峰峻亦攀:愿意攀登高耸的山峰,表达了对更高目标的不懈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入潭心白”中的“白”不仅指色彩,还暗示了明亮与清澈。
  • 拟人:流水“不知还”,赋予了自然界的流动性以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应,如“采薪能自至”与“流水不知还”,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热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壮阔与坚韧,代表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
  • :象征着自由与欢快,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 :象征着清明与宁静,代表着内心的平和。
  • :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象征着广阔与未知,表达了人类对探索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处山无厌山”是什么意思? A. 对山的厌倦
    B. 对山的热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2. 诗中提到的“月入潭心白”是为了表现什么? A. 月光的明亮
    B. 潭水的清澈
    C. 自然的宁静

  3. “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无奈
    B. 对未知的向往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的美,但更注重宁静与内心的感受。
  • 李白《庐山谣》:通过壮丽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豪放的个性与追求自由的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依韵和雪窦山昙颖长老见寄》,感受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太华观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宫中行乐词其八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邹衍谷 送李青归南叶 横江词·其二 杨叛儿 宫中行乐词其三 南都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尘毂 包含挟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鹗的词语有哪些 销散 甘心受罚 裹挟 残民以逞 毛字旁的字 在色之戒 斧钺之诛 旡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忘身忘家 牛字旁的字 飨帝 痛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