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25
作者: 王信 〔宋代〕
轮蹄旦旦风尘表,入眼群山青未了。
刺藤迎日子先红,荞麦得霜花渐老。
丛祠诡怪画村疃,古寺骞腾出林杪。
征衫多次逐飞鸢,下担有时随宿鸟。
初晴得去恨迟迟,独夜不眠忧悄悄。
公如老骥暂伏枥,我类游鳞终屈沼。
一朝王事有期会,百里民情同探讨。
详于禹贡辨等级,明似离娄烛幽眇。
高依丘垄或微收,低近陂塘翻尽槁。
凶荒有数合均一,报应于中又分晓。
不能究实害非浅,傥使从宽恩岂小。
兹行到处欲春风,批放莫教分数少。
诗中描绘了清晨的田野,车轮声响,风尘扑面而来,远处群山的青色景象依然清晰可见。迎着阳光的刺藤开始显现红色,荞麦在霜打后花瓣逐渐枯黄。村庄旁的神祠描绘着奇怪的画作,古老的寺庙高耸入云,出现在林间的高处。作者多次随风筝而游荡,偶尔也有鸟儿随行。初晴的日子,让人倍感焦急,夜晚独自失眠,忧愁笼罩心头。作者自比老骥,暂时伏于马厩,而我们这些人如同游鱼,终归在沼泽中困顿。一天王事将有约定,百里之地的民生情感彼此探讨。详细考量的禹贡,分出等级,明亮如离娄之烛,照亮了幽暗的角落。高处的丘陵或许会有微薄的收成,低洼的塘边则是枯木翻滚。灾荒的次数是可以计算的,因果关系在其中逐渐显露。不能深入探究实际的害处不浅,纵使施予宽厚的恩典也不算小。如今走到这里希望春风能够吹拂,放宽限制不让分数太少。
作者介绍:
王信,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自然、乡土及人情,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旱田时期,正值农民面临自然灾害与生存压力之时,作者以诗歌表达对农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同时展示了对社会民情的关切。
王信的《视旱田赋呈上元簿杨明卿》是一首描绘农田景象的诗作,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蕴含着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通过“轮蹄旦旦风尘表”的描写,展现出清晨的田野生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的气息与忙碌的身影。接着,诗人用“刺藤迎日子先红,荞麦得霜花渐老”来表现自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艰辛与希望并存。
诗中多次使用对比的手法,如“高依丘垄或微收,低近陂塘翻尽槁”,展现了不同地势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也隐喻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命运。王信在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凶荒有数合均一”,表现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思考与对民众命运的同情,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忧虑与希望,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了对农民命运的关注,表现出一份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刺藤”开何种颜色的花?
诗人将自己比作何物?
诗中提到的“凶荒”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