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梁甫吟

《梁甫吟》

时间: 2025-05-07 18:05:55

诗句

谁谓秋月明?

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

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5:55

原文展示:

《梁甫吟》
作者:刘基 〔元代〕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白话文翻译:

谁说秋天的月亮明亮呢?遮蔽它的东西不需要一尺厚的阴影。
谁说江水是清澈的呢?搅拌它的不需要一斗泥土。
人心在早晚之间就会翻覆,平地瞬间就会变成山泉。
你难道没有看到桓公与仲父之间的事情吗?竖刁最终导致了齐国和秦国的混乱,穆信和逢孙也因此违背了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亮的目光能够看到万里之外,竟然以薏苡为文书的犀牛。
停婚仆碑为何会震怒,青天白日中竟然出现了彩虹。
明良的时机竟然如此,而更不用说那些小儿不辨粗粮和细粮。
外面的皇父与艳妻,马的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明为聋,以疯狂自作圣,衣裳颠倒行走在荆棘丛中。
屈原怀沙而被抛弃,妖魅在风中凄叫。
梁甫吟,悲伤而凄凉。
岐山的竹子生长稀少,凤凰憔悴不知将栖息于何处!

注释:

  • :遮蔽、遮挡。
  • :混淆、搅拌。
  • 旦暮:早晨和晚上,指时间的变化。
  • 桓公: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
  • 赤符:古代对帝王权威的象征。
  • 虹蜺:天上出现的虹,象征着变化与不安。
  • 童角:指年轻人,未成年的男性。
  • 马角:比喻形态突兀的事物或人。
  •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因忠诚而遭受流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士余,号景星,浙江省人,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其才华横溢,尤其以诗词著称,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梁甫吟》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情冷暖、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梁甫吟》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通过对秋月、江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变幻。诗中反复出现的“谁谓”句式,展示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质疑与反思。通过桓公与仲父的典故,刘基揭示了政治的复杂与人心的叵测,历史的教训在诗中不断回响。

诗中还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天子与平民之间的巨大差距,显示出政治的荒谬与人性的悲哀。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表现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最终以“梁甫吟,悲以凄”收尾,感情浓烈,令人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在情感上深入人心,也在结构上严谨有力,展现了刘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谓秋月明?:质疑秋月的明亮,暗示世事并非表面那么美好。
  • 蔽之不必一尺翳。:即使有遮蔽,也不需太大的障碍,暗喻人心的复杂。
  • 人情旦暮有翻覆:人心在早晚之间变化无常,反映人情冷暖。
  •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提及桓公与仲父的历史,暗示政治的动荡。
  •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天子象征权威,眼光却无法看透人心。
  • 停婚仆碑何震怒:提到历史事件,引出人心的愤怒。
  • 屈原怀沙子胥弃:以屈原的遭遇为例,表达对忠诚与被抛弃的感慨。
  • 梁甫吟,悲以凄:总结全诗的情感,表达深沉的悲凉。

修辞手法:

  • 对比:对秋月和江水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世事的虚假。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使诗意更为深厚。
  • 比喻:用“赤符”比喻权力的象征,增强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人心的险恶与历史的教训,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清冷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
  • 江水:象征清澈与混浊,暗示人心的复杂。
  • 桓公与仲父:历史人物,象征权力斗争的悲剧。
  • 屈原:忠诚与被抛弃的象征,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梁甫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刘基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桓公”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君主?

    • A. 战国
    • B. 春秋
    • C. 唐朝
  3. 诗中“人情旦暮有翻覆”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人心变化无常
    • B. 自然景物的变化
    • C. 政治的稳定

答案:

  1. B. 刘基
  2. B. 春秋
  3. A. 人心变化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与《梁甫吟》: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但《离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梁甫吟》则更关注社会现象的反映。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基与元代文学》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酒泉子·杨柳舞风 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 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 荷叶杯·弱柳好花尽拆 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醉公子·岸柳垂金线 和江子我竹夫人 次二十一兄 二十一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觅汉 隐悼 靦颜人世 忝陪末座 禋燎 矢字旁的字 园丁 山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六尘不染 燕足系诗 牛字旁的字 简单明了 頁字旁的字 扼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