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清明

《清明》

时间: 2025-05-07 19:03:06

诗句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3:06

原文展示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节这一天,没有花、没有酒,过得无趣得就像一个野僧。昨天去邻居家乞求新火,早晨的窗前分给我一些光亮,以便我可以在灯下读书。

注释

逐句解释:

  1. 无花无酒过清明:在清明节这一天,没有花也没有酒,生活显得十分平淡。
  2. 兴味萧然似野僧:心情淡漠,像一个住在山野的僧人一样。
  3. 昨日邻家乞新火:昨天去邻居家借新的火光。
  4. 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晨的窗外,阳光洒进来,给我读书的灯光增添了明亮。

典故解析:

  •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用来扫墓祭祖,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 “野僧”:指的是生活在山野间的僧人,通常与世无争,过着简朴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即王安石的同宗),是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明节,诗人通过这一节日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者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孤独情感和对世俗生活的淡薄。

诗歌鉴赏

《清明》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清明节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平淡的生活状态。首句“无花无酒过清明”,直接引入了节日的主题,然而却以一种消沉的语气揭示了诗人缺乏节日的欢愉。清明是一个本应欢庆的日子,但诗人却感到无趣,仿佛与这个节日格格不入。这种情感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淡漠。

接下来的“兴味萧然似野僧”,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诗人的心境与隐居的僧人相提并论,仿佛他已经超脱于尘世的喧嚣,选择了简朴的生活。这样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我状态的审视。

最后两句“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读书画面,借用“乞火”的细节,表现出一种人际之间的温暖与互助。而“晓窗”则象征着新的开始,尽管外界的节日气氛并未能触动诗人的心灵,但他依然在书本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在表现孤独与淡漠的同时,又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花无酒过清明”:在清明节这一天,缺乏节日气氛,心情自然消沉。
  2. “兴味萧然似野僧”:心情的寂寞如同隐居的僧人,超然于世,缺乏人间的热闹。
  3. “昨日邻家乞新火”:生活中仍有邻里之间的温情,借火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维系。
  4. “晓窗分与读书灯”:晨光透过窗户,象征着知识的启迪与心灵的明亮。

修辞手法:

  • 比喻:“兴味萧然似野僧”将诗人的心境比作僧人的超然,突显孤独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明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漠,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清明:象征着思念与祭奠,也代表着生命的轮回。
  2. :通常象征着美好与生命,但在这里的缺失反映了诗人的孤独。
  3. :象征着欢庆与热闹,其缺失同样加深了寂寞的感觉。
  4. 野僧:象征着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
    b) 清明
    c) 端午

  2. 诗人借火的对象是: a) 陌生人
    b) 邻家
    c) 自己

  3. 诗中表现的情感是: a) 欢喜
    b) 孤独
    c) 怒怼

答案:

  1. b) 清明
  2. b) 邻家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王禹偁的《清明》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在表现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世事的感慨,但王禹偁的诗更显孤独,而杜甫的诗则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入门》
  • 《唐诗宋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红窗迥·春闱期近也 元苏二公祠 杨柳 题括苍冯公岭二首 题括苍冯公岭二首 上竿诗 和徐清叟题会江驿 红窗迥 西河·和王潜斋韵 春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吟坐咏 贪脏枉法 麻字旁的字 泡泡 人字头的字 采字旁的字 楼花 窥牗小儿 厄字旁的字 索琅琅 青雀旌 束缊请火 生意人 包含匏的词语有哪些 不可胜算 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