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3:06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在清明节这一天,没有花、没有酒,过得无趣得就像一个野僧。昨天去邻居家乞求新火,早晨的窗前分给我一些光亮,以便我可以在灯下读书。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禹偁(即王安石的同宗),是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明节,诗人通过这一节日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者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孤独情感和对世俗生活的淡薄。
《清明》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清明节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平淡的生活状态。首句“无花无酒过清明”,直接引入了节日的主题,然而却以一种消沉的语气揭示了诗人缺乏节日的欢愉。清明是一个本应欢庆的日子,但诗人却感到无趣,仿佛与这个节日格格不入。这种情感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淡漠。
接下来的“兴味萧然似野僧”,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诗人的心境与隐居的僧人相提并论,仿佛他已经超脱于尘世的喧嚣,选择了简朴的生活。这样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我状态的审视。
最后两句“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读书画面,借用“乞火”的细节,表现出一种人际之间的温暖与互助。而“晓窗”则象征着新的开始,尽管外界的节日气氛并未能触动诗人的心灵,但他依然在书本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在表现孤独与淡漠的同时,又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明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漠,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
b) 清明
c) 端午
诗人借火的对象是:
a) 陌生人
b) 邻家
c) 自己
诗中表现的情感是:
a) 欢喜
b) 孤独
c) 怒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王禹偁的《清明》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在表现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世事的感慨,但王禹偁的诗更显孤独,而杜甫的诗则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