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2:32
甘露寺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云树千寻隔翠微,
给园金地敞仁祠。
讲花飘雨诸天近,
春漏欹莲白日迟。
引钵当空时取露,
残灰经劫自成池。
危栏徙倚吟忘下,
九子铃寒塔影移。
这首诗描绘了甘露寺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诗中描写云树高耸,隔着翠绿的山微,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寺院坐落在金色的土地上,显得庄严肃穆,仁爱之祠敞开着。花瓣随风飘落,似乎与天上的雨水相连,春天的时光流逝,白天的阳光变得迟缓。在高空中引着钵盂,仿佛在取天上的露水,经过劫难的残灰变成了池水。站在危栏旁,倚着吟诵,忘却了身下的景象,九子铃的寒影在塔影中摇曳。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晚号醉翁,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文,崇尚自然,风格洒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欧阳修晚年,他在甘露寺游玩时,感受到寺庙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
《甘露寺》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勾勒出甘露寺的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开头两句“云树千寻隔翠微,给园金地敞仁祠”,以“云树”和“翠微”构建出一种高远的空间感,营造出寺庙的幽静氛围,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接下来的“讲花飘雨诸天近”,则通过对花瓣随风飘落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易逝,暗示人生短暂的哲理。诗中“引钵当空时取露”一句,表现了作者渴望吸取自然精华,追求心灵滋养的愿望。
最后两句“危栏徙倚吟忘下,九子铃寒塔影移”,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倚栏吟唱,忘却尘世的烦恼,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洒脱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云树千寻”和“九子铃寒”的比喻,突出了自然的壮丽和孤寂。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云树千寻隔翠微”中的“千寻”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仁祠”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