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9:32
题吴微仲常斋
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
颜渊无终食,隈子不动心。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
人心并不是没有变化,而是自己受到外物的束缚。
喜怒如烈火般炽热,宠辱如锋利的刀刃般森严。
从此以后,失去了本来的真理,浮沉于世事之中。
那些通达的人能够理解其道理,邪魔外道又怎能侵扰他们呢?
坚如盘石的东西是可以被移动的,明亮的月亮也会有阴晴变化。
卓然自立于世的人,所追求的道理自古至今都未曾改变。
颜渊(孔子的学生)虽然食无常量,却从未动摇过心志,
隈子(老子)也不因外物而动心。
充实君子的斋堂的志向,前人的修行可寻求。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往往反映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他的诗作多以哲理为主,善于运用对比和隐喻,表达对人心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题吴微仲常斋》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以“常斋”为题,表达对内心修行和保持本真状态的追求,反映出对当时人心浮动的无奈与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人心变化无常的描绘,揭示了外界事物如何对内心产生影响。开篇即指出人的内心是受到外物禁锢的,紧接着用“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激烈与外界的压力。转而引出“从兹失本然”,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容易迷失自我,失去本心。
诗中“达人解其会”一句,意在指出那些通达事理的人能够看透表象而不受外物的侵扰,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则是以自然景象映射人生哲理,说明在变幻莫测的世事中,仍然有一些不变的真理存在。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泊和宁静的态度,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倡导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诗的结尾提到“颜渊无终食,隈子不动心”,进一步强化了内心修行的主题,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与定力。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内心的修行和保持真我,强调在外界纷扰中,保持一份宁静和定力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内心的稳定与外界的动荡,诗人传达了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隐喻了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明月和盘石的意象,传达了追求真理和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