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3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38:08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
万钟於我何有,不负古人书。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
霜雪岁寒余。
此是真山境,还似象山无。
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
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
何用著工夫。
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唤醒陆子(陆象山),询问他的高见如何。
对我来说,万钟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不会辜负古人的教诲。
听说松桂的诗篇有千章,剩下的只是四季的树叶,
即使经历霜雪,岁寒依然存在。
这才是真正的山水境界,难道不如象山吗?
耕作也饥饿,学习也求官,都是孔子的门徒。
身穿青衫的人终究是为了一斗米,这种意趣恰好与此相关。
天地间的清宁高低,日月的寒暑交替,
何必一定要去辛苦劳作呢?
这两字你不要吝惜,借我写在我的庐舍。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抗金名将。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民族情怀,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陆象山的德堂前写成,表达了对哲学的思考与对物质财富的淡薄态度,同时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水调歌头》通过与陆象山的对话,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辛弃疾提出“万钟于我何有”,显示出对物质财富的漠视,而更重视古人的智慧与教诲。通过“千章松桂”的意象,诗人强调学问的高尚与持久。尽管世事艰难,“霜雪岁寒余”的表述中蕴含着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的最后几句,辛弃疾以自然的清宁和日月的交替,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反思了劳作的意义。在对理想的追求中,辛弃疾呼唤读者珍惜这种追求的精神,而非仅仅追求物质的丰盈。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陆象山的询问,传达了对人生理想、学问与物质财富的深刻思考,倡导尊重智慧、追求精神境界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辛弃疾在诗中提到的“陆子”是指谁?
A. 陆游
B. 陆象山
C. 陆文韬
诗中“万钟于我何有”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物质财富
B. 学问
C. 朋友
“霜雪岁寒余”所传达的情感是?
A. 绝望
B. 坚韧
C. 快乐
答案: 1. B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