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3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36:35
山中 其二
朝朝上山去,不记山中路。
偶逢樵采人,言从石梁渡。
信策入孤云,鸟归西日暮。
下山不见人,长歌抚松树。
每天早晨我都上山,却不记得山中的路。偶然遇到一个砍柴的人,他说要从石梁渡过。顺着他的指引,我进入了孤独的云中,鸟儿在西边的日落时归巢。下山时却看不见人影,我只能长歌抚摸松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山中隐逸的生活,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自然、远离尘世喧嚣的理想。
作者介绍: 孙继皋,明代诗人,生于明初,因其作品多描绘山水自然,展现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朴素,常常表现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与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在当时,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导致很多文人纷纷选择远离世俗,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山中 其二》是孙继皋对山中生活的一种描绘,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朝朝上山去”,表明了作者每日都在追求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然而“却不记山中路”则暗示了对山中路径的陌生,反映了作者在追寻自然的过程中,内心却有着一种迷失感。
接下来的“偶逢樵采人”,让人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樵夫的出现,不仅引导了作者的行程,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人情。诗中提到的“石梁渡”,则是一种具体的自然景观,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
之后,诗句“信策入孤云,鸟归西日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孤云与归鸟的意象,象征着孤独与归属,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哲理的境界。最后“下山不见人,长歌抚松树”,则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依恋表现得淋漓尽致,长歌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洒脱和自在。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孤独,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樵采人”指的是谁?
诗中鸟儿归巢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诗人下山时看到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山居秋暝》相比较,孙继皋的《山中 其二》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深刻体验,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山水的和谐美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