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3:14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吟泺水春。
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
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
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
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
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
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
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
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
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
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
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
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
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3:14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 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 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 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 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 酒吸华峰月,吟泺水春。
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 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 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 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 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 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
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 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 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 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
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 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 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 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 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过去我为功名而引起是非,如今却对山水忘却了名利。
往常我趁着鸡鸣匆匆赴朝,如今却近午仍然沉睡。
过去我手握权杖站在朝堂,如今却对着东边的菊花闲逛。
往常我俯首称臣于尊贵,如今却无拘无束去拜访旧友。
往常我狂热痴迷,险些受罚流罪,如今却随意吟咏风花雪月。
云来时山更美,云去时山如画。
因为云的变化,山的高低也随之而变。
倚靠着云沙,回头看到山中人家,
野鹿在山草中安眠,山猿在野花中嬉戏。
云霞,我爱这无价的山。
我行走时,云山也对我有情。
我已抖落尘世的繁琐,交付了苏卿的印记。
在西风中,范蠡的舟任雪覆满潘安的鬓发。
我乞求得自由身,做个安静的平民。
在华峰下品酒,吟诵泺水春。
如今,我已识破东华的梦,休想再唱南浦的云。
三十年如梦惊醒,财富与气概已消磨殆尽。
曾经的花月心情,如今全变成了山林的兴致。
早已无法再行走,那更是鬓发如星。
镜中常感叹,面前却强作姿态。
歌声渐渐无心倾听,多情的你又该如何待我?
高悬的神武冠,没有事心无患。
对着风花雪月吟唱,有笔砚琴书相伴。
梦境也清安,世俗的利害不相关。
任凭傀儡在棚中喧闹,我却向昆仑顶上观望。
云山,隔断了红尘的岸游观,壶中天地宽广。
我既不学严子陵在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在磻溪。
不学贺知章在监湖,也不学柳宗元在南间。
我住在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
任凭傀儡在棚中喧闹,我却向昆仑顶上看。
身心安宁,无忧无虑,游观壶中天地宽。
张养浩,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精通儒学,擅长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哲理性。
《雁儿落兼得胜令》创作于张养浩人生的晚期,反映他对权力和名利的淡泊,表现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生活的变迁使他从追求功名利禄转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雁儿落兼得胜令》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其中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开头部分,诗人回顾过去,为名利所累,经历了无尽的争斗与纷扰,而如今却选择与山水为伴,远离尘世的喧嚣。这种转变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心态的升华。
诗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描绘了山水的美丽与宁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把云彩、山川、鹿、猿等自然元素融入情感之中,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图景,彰显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此外,诗中还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反思,提到的历史人物如严子陵、姜太公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士人追求隐逸的理想。诗人虽然不愿追随他们的足迹,但其思想却是相通的,即追求一种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在结构上既有对比,也有统一,前半部分描绘了过去的纷扰与如今的安逸,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与自在的生活态度。最终,诗人通过对自我的反思与对自然的赞美,达到了心灵的归宿,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歌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揭示了超脱世俗的智慧。
诗中提到的“往常时”为哪个主题服务?
“云霞,我爱山无价”中,云霞象征什么?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