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4:24
虞美人 有感
作者:曹贞吉 〔清代〕
三春误向风尘走。
空负长条柳。
落花流水思悠悠。
便是玉箫金管也生愁。
伤心惯作人间别。
梦里添呜咽。
伯劳飞燕去匆匆。
消受一窗残月五更钟。
春天的三个月,误入了尘世的纷扰中,
只空自辜负了那长条的柳树。
落花随水而去,思绪却无边无际。
即便是玉箫和金管的乐声,也难掩心中的愁苦。
伤心的情感总是和人间的离别相伴,
在梦中更添了几声呜咽。
伯劳和燕子匆匆飞去,
我只能独自守着窗前的残月和五更的钟声。
作者介绍:
曹贞吉(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词句和对人情世故的敏感著称。他擅长抒情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叹与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情感的无奈。
《虞美人 有感》是一首充满感伤情绪的词作,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离别的哀伤。开篇以“三春”引入,春天本应是生机盎然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受到的是尘世的纷扰,情感的迷惘。长条柳的意象不仅代表了春天的美丽,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接下来的“落花流水”则深化了这一主题,花与水的流逝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思绪的无尽,展现了诗人对岁月的感叹与对逝去美好的追忆。即便是音乐的美好,也无法驱散心中的郁结,显示出情感的复杂。
后半部分通过对“伤心惯作人间别”的描写,诗人将离别与伤痛紧密相连,梦中的呜咽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最后以“消受一窗残月五更钟”收尾,独自守望窗前的孤寂,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无奈与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离别、思念与孤独的主题紧密交织,令人感慨万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和思念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深刻,意象丰富。
诗词测试:
《虞美人 有感》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曹贞吉
C. 杜甫
D. 白居易
“长条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离别
C. 幸福
D. 快乐
诗中提到的“伯劳飞燕”象征什么?
A. 幸福的生活
B. 迅速的时间流逝
C. 美好的音乐
D. 春天的到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