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时间: 2025-07-27 20:45:40

诗句

英声久飞扬,寰海共倾竚。

学者仰泰山,苍生待霖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45:40

原文展示

英声久飞扬,寰海共倾竚。
学者仰泰山,苍生待霖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英勇的声音已经在空中回荡很久,整个世界都在倾听。学者们仰望着高大的泰山,百姓们期待着及时的雨水。

注释

字词注释

  1. 英声:指杰出、英勇的声音或名声。
  2. 飞扬:在空中飘扬,形容声音或名声传播。
  3. 寰海:泛指整个世界或天下。
  4. 倾竚:倾听、倾注,形容人们对声音的关注。
  5. 学者:指有学问的人。
  6. :仰望,表示敬仰。
  7. 泰山:中国著名的山,象征高大、伟岸,常用来比喻学术、道德等的崇高。
  8. 苍生:指普通百姓。
  9. :期待,等待。
  10. 霖雨:久下不止的雨,象征丰沛的滋润。

典故解析

  • 泰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崇高和稳重的品德,学者仰望泰山,说明他们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崇高目标。
  • 霖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民生的关怀,象征着丰收和幸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作品风格多以抒情、咏史见长,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或为应时之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渴望知识的传播与对民众生活的改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知识与民生的深切关怀。开头的“英声久飞扬”不仅是对优秀学术成果的赞美,更是对知识传播的期待,昭示着一个社会在追求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的声音。而“寰海共倾竚”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声音的广泛影响力,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场景。

接下来的“学者仰泰山”则将目光转向追求知识的学者,象征着他们对更高的理想和目标的向往。这里的“泰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道德与智慧的象征,学者们的仰望表现出一种对知识与真理的敬畏。

最后一句“苍生待霖雨”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霖雨的象征意义在于它的滋润,正如知识和智慧能够滋养社会,促进民众的幸福与安宁。这种情感的交织与升华,让整首诗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英声久飞扬:表达了知识或声望已经传播很久,显示出其影响的深远。
  2. 寰海共倾竚:整个世界都在倾听,体现出对这种声音的重视与期待。
  3. 学者仰泰山:学者们崇敬地看向高大的泰山,象征着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4. 苍生待霖雨:百姓期待着如霖雨般的滋润,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知识比作飞扬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其传播的广泛。
  • 象征:泰山象征着高尚的理想,霖雨象征着民众的生活改善。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使得诗歌韵律感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知识传播和人们生活改善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飞扬:象征自由与传播。
  2. 泰山:象征崇高与理想。
  3. 霖雨:象征滋润与幸福。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民众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英声久飞扬”中的“英声”指的是: A. 英勇的声音
    B. 平庸的声音
    C. 浪荡的声音
    D. 沉默的声音

  2. “苍生待霖雨”中的“霖雨”象征: A. 幸福的生活
    B. 知识的传播
    C. 及时的雨水
    D. 贫穷与困苦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人生态度的追求,但李白更为豪放,而李吕则更显温和与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李吕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水龙吟 酹江月 真人行巴陵市太守怒其不避使案吏具其罪真人…诗曰 得火龙真人剑法 徽宗斋会 题僧房绝句 化江南简寂观道士侯用晦磨剑(一作磨剑赠侯道士) 哭陈先生 赠罗浮道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回旋进退 身字旁的字 咸鸟 纵情遂欲 毛骨耸然 攴字旁的字 相对无言 伸头探脑 包含形的成语 铁打铜铸 花脚猫 予以 齒字旁的字 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巧夺天工 毋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