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5:03
作者: 本净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
道性如虚空,虚空何处修。
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
但看弄傀儡,线断一时休。
看到真理时才修道,不见真理又何须修行?
道的本性如同虚空,虚空又在哪里修炼?
遍观修道的人,像是在拨火去寻找浮沤。
不过是玩弄傀儡,线一断就停了手。
这首诗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唐代禅宗的思想,强调直接体验与内在的自我修炼。诗中提到的“见道”与“修道”是禅宗的重要概念,强调通过内观和直觉达到对真理的理解。
作者介绍: 本净,唐代僧人,致力于禅宗的传播与实践,作品多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禅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是当时禅宗盛行的背景下,反映了对修行本质的思考与对虚妄追求的警醒。
《无修偈》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禅理,主题围绕“修道”的真正意义。诗的开头“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直指修行的本质,强调对真理的洞见是修道的前提,而没有看到真理,任何形式的修行都显得毫无意义。接着,诗人以“道性如虚空,虚空何处修”进一步深化思考,指出道的本质如同虚空,不受空间的限制,因此无法在外部寻求修炼的地点。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来描绘那些表面上在修道,实际上却是在进行无效的努力,象征着对内心真实状态的逃避。最后一句“但看弄傀儡,线断一时休”则是对这种无效修行的讽刺,表明一旦失去内在的联系和领悟,修行便不再有意义。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与形象的比喻,传达出对修行本质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在追求真理时要关注内心的体验,而不是仅仅依赖表面的形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在的领悟与真实的修行,并警示修行者不要陷入表面的形式,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体验。
诗词测试:
“见道方修道”中的“见道”意指什么?
本诗主要探讨的主题是:
诗中的“虚空”象征着: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无修偈》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