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真妄偈

《真妄偈》

时间: 2025-04-28 00:32:14

诗句

穷真真无相,穷妄妄无形。

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

会道既如此,到头亦只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32:14

原文展示:

真妄偈
穷真真无相,穷妄妄无形。
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
会道既如此,到头亦只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探究真正的事物,其实是无相无形的;
而探究虚妄的事物,同样也是无形无相的。
反观自己的内心,推敲内心深处,
才发现心本身也是一个虚假的名词。
所以领悟到这一点,最终得到的也只是宁静。

注释:

  • 穷真真无相:深入探究真相,发现真相没有固定的形态。
  • 穷妄妄无形:深入探究虚妄,发现虚妄同样没有具体的形状。
  • 返观推穷心:反过来审视并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
  • 知心亦假名:意识到“心”这个词本身也是一个虚假的名词。
  • 会道既如此:理解道理既然如此。
  • 到头亦只宁:最终得到的只是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本净,唐代禅宗高僧,精通佛理,擅长以诗词表达哲学思想。他的作品通常探讨真与假、空与有的关系,反映出深邃的禅宗思想。

创作背景:该诗诞生于唐代,社会动荡与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使得许多诗人开始关注内心的探求与精神的宁静。本净的诗作体现了对人性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是禅宗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

诗歌鉴赏:

《真妄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真与假、空与有的深刻理解。诗中以“穷真”和“穷妄”开头,强调了对真相与虚妄的探究,表明在更深层次上,真相与虚妄都没有固定的形态,这种观念反映了佛教的空性思想。接着通过“返观推穷心”引导读者自省,提醒人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意识到自我同样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最后,诗的结尾“到头亦只宁”则传递出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提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外界中,真正的安宁来自内心的觉察与理解。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给人以深思的契机,展现了作者超然的哲学思考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穷真真无相:探究真理,发现其本质是无形的。
  2. 穷妄妄无形:探究虚妄,亦发现其没有实质的形态。
  3. 返观推穷心:反观内心,深入思考。
  4. 知心亦假名:意识到“心”这个概念本身是虚假的。
  5. 会道既如此:领悟到道理就是如此。
  6. 到头亦只宁:最终得到的只是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真”与“妄”的对比,突显二者的无形无相。
  • 反复:重复“穷”字,强调探索的过程和深度。
  • 隐喻:将“心”视作虚假的名词,揭示存在的本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探讨真与假、内心与外界的关系,强调对内心的反思和觉悟,最终达到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真实的存在,是追求的目标。
  • :象征虚假的现象,指向外在的迷惑。
  • :象征内在的自我,反映人类的思维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穷真”与“穷妄”,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A. 都有具体形态
    B. 都是无形无相
    C. 都能带来快乐

  2. 诗中“知心亦假名”指的是什么? A. 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B. 心是一个虚假的概念
    C. 心没有任何意义

  3. 最后一句“到头亦只宁”表达了什么? A. 追求财富
    B. 追求权力
    C. 追求内心的宁静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探讨空性与智慧,反映了相似的哲学思想。
  • 《无常偈》:同样是禅宗的诗作,探讨无常与生命的意义。

诗词对比: 可以与白居易的《问柳》进行对比,后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内心情感。虽然两者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内心的觉察与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禅宗诗词选》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古诗五章奉寄徐南卿邹致和二贤良五首 其二 宿田家 客里 中秋 其二 听凯三首 其三 诸葛武侯祠 其二 江上二首 其二 赠送冕听族侄 短行歌 中秋病中口号五言十绝遣兴 其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贫铀弹 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聿字旁的字 告状 过粮 包含爱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延口残喘 无字旁的字 心凝形释 鴳鴳 目光远大 嗜胆嗜枣 才华盖世 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戈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草木知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